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身体
健康,
尤其是老年人。
许多人宁愿省吃俭用,
也要花费巨资购买保健产品,
苏州一位老人为此还把
房子卖了!
80多岁老人卖房 只为购买保健品当记者来到苏老伯(化名)家中后,发现五六个箱子和袋子里装的全都是大大小小的保健品。
图源:乐活六点档
记者粗略数了一下,至少有10种。这都是88岁的老苏州苏老伯买的,而且这还只是一部分。
在苏老伯房间的一角还摆着这样一个小木屋,上面标明是保健治疗屋。而就这么一个所谓有理疗作用的保健屋售价竟然在7万元。
图源:乐活六点档
苏老伯说,为了这屋子保健品,每个月一万多退休金搭进去不止,甚至直接卖了自己的房子。
图源:乐活六点档
为啥会这么着迷呢?
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众多不靠谱的保健品,
都被夸大成了神药!
最近,国家市场监管终于要出手了!
“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
将从明年1月1日起印在所有保健食品的包装上。8月20日,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发布,为指导保健食品警示用语标注,使消费者更易于区分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药品,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市场监管总局组织编制的《保健食品标注警示用语指南》正式发布,自2020年1月1日起实施。
过去,尽管保健品上有“蓝帽子”标识,同时标签上会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但企业往往把它标注在不显眼的位置,这也让虚假宣传有了可乘之机。
此次明确了警示语的大小以及醒目要求,将能够提醒消费者,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从而避免再受虚假宣传的影响。
图源:东方IC
轻信宣传既“伤”钱包更可能延误病情在我国的保健品消费群体中,老年人占比大,也更容易受虚假宣传诱使从而盲目购买。
7月29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了今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投诉统计分析,发现保健产品投诉高发,不法商家打着“医疗保健”的幌子
销售保健品、治疗仪等,让老年人误认为产品具有保健养生甚至治疗的作用而大量购买和使用,
轻则造成经济损失,重则贻误病情。对警示语标注进行规范指导此次发布的《指南》对企业标签标识内容进行了规范指导,特别是对标注警示用语提出了明确意见:
(滑动查看)
一是设置警示区,提高关注度。《指南》提出,
警示区必须设置在最小包装物的主要展示版面上。二是标注警示语,提高认知度。《指南》提出,在标签上
标注“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警示语,将保健食品与药物进行明确区分,提示消费者慎重选用。
三是规定面积大小,提高辨识度。《指南》提出,
警示区面积不少于其所在版面的20%。四是规定印刷字体,提高清晰度。《指南》提出,警示用语使用黑体字,
让消费者特别是老年人看得更加清楚。加大打击以保健食品自居的非保健食品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表示,尽管警示用语对规范保健食品宣传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尚不能完全解决当前保健市场上存在的乱象。
王大宏认为,不规范的保健食品,
很多是通过销售人员口头的宣传,有意识地把保健食品当成药品来卖。对于这种口头的夸大宣传,也需要着力打击。
他表示,真正的保健食品,质量是有保障的,销售是规范的。
而出问题的多数都是非保健食品,却以保健食品自居并进行虚假宣传,消费者很难辨别。
周邦勇也表示,
要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违法违规的成本,同时也要为合法合规的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真正地实现良币驱劣币。
监管部门也正在积极整治保健市场乱象。今年,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13个部门宣布,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为期100天的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行动共立案21152件,案值130.02亿元,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4.4万次,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23亿元。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持续推进保健市场监管和长效监管机制,认真做好总结和“回头看”工作,建立全国保健市场违法案件数据库。
国家出手治理保健品乱象问题!大快人心!同意的,戳
来源:乐活6点档、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