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当我们走在塘市,
满目是城镇化的街区,
处处弥漫着现代化的气息,
而旧时的塘市则有另一番味道。
今天,小编将带你穿越历史的云烟,
在塘市的历史故事和老街景中,
感受塘市街巷的日新月异......
塘市始建于明代中期,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安徽、苏北等外地居民陆续迁来,在古谷渎港两岸定居,集市逐渐形成。
因位于江阴之东,常熟之西,以古谷渎港兴市,所以称为塘市(墅)。又因常熟也有一个唐市,故塘市又称西塘市。
明末清初,塘市集镇已形成3条街、6条弄。清末有居民五六百户。
民国期间,镇上的土布行业盛极一时,有源裕庆、德成隆等18家。塘桥、杨舍、华士等地的小布庄业主均至塘市交易,曾被称为“布码头”。
解放初,塘市总面积为0.14平方公里,有南货店、米行、茶馆、酒店等店铺百余家。
1951年以后,塘市先后建立了供销社、粮管所、信用社,境内农作物主种稻、麦,多种经营以种植和养殖业为主。
1982年6月,由杨舍通往无锡的沙锡公路筑通,途经塘市,使得此地交通十分便捷。
同年,塘市新建了塘市西街、乡政府机关大楼,供销合作商场、文化中心、影剧院、医院等也陆续兴建。
塘市幼儿园前身为塘市幼儿班,建于1972年,地址在幼儿园路。1994年8月异地新建,定名为塘市镇中心幼儿园。
1993年起,塘市开始实施城镇化改造建设,建成了占地面积为1.5平方公里的欧洲精纺城。欧洲精纺城是对外开放的工业区,全镇共有毛纺织企业30余家,年销售收入占全镇工业总收入的60%。
1999年,塘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78元。
到2000年,旧时老镇区的面貌已不复存在。税务大楼、金辉大厦、集贸市场、商贸大楼、供销商场、邮电大楼、农行大楼、塘市中学、文化广场、澳洋国际大厦等现代化建筑相继建成。镇区内有大小商铺300余家,工业企业50余家,居住人口近7000人,镇区面积扩大到2.5平方公里。
2000年7月,塘市并入经开区(杨舍镇)。如今,塘市已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发达、商业繁荣、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街区。
有连续8年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实力企业
——
有光明日报记者眼中的“中国最美乡村小学”
——塘市小学
有美丽宜居、居民幸福感爆棚的“江苏省和谐社区”——
塘市还先后获得过江苏省体育先进镇、江苏省卫生镇、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镇等荣誉称号。
怀旧于昨天的塘市,
感叹于今天的塘市,
祝福明天的塘市更加美好!
本文系张家港城事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