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0阅读
  • 0回复

[港城日报]室友合影被男子盗图造谣:“彩礼10万你选谁?”法院判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信分享→
在线突如其来
 

发帖
1808
港币
1729
威望
6235
来自
人生阶段
单身
职业
企业员工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3小时前

“我也是想告诉大家
不要以为躲在键盘后面
就是做什么都可以”

莫名的“相亲风波”
“彩礼都是10万,你会选哪一个做女朋友?”

2023年10月,一张配着这句话的照片在网上引发热议。画面中六名女孩站在树前,穿着日常、笑容自然,可配文却宛如相亲广告。这张照片迅速引发网友围观,有人调侃,有人评价外貌,还有人当真要联系相亲。

照片中的主角,正是广东女孩小婷和她的五位大学室友。这张合影拍摄于一场迟到的毕业旅行,她们在一棵古树前定格了青春,也为珍贵的友谊留下纪念。后来小婷就将这张照片分享到了社交平台,本是记录旅途的美好回忆,但这一切,在被人盗图、造谣之后,彻底变了味。

网上的谣言迅速扩散,女孩们的生活陷入了各种烦恼。有人直接私信问小婷,“是不是10万块钱就结婚?”连家人和同事也看到了所谓的彩礼视频,尽管她们多次解释,仍免不了被议论和误解。


谣言背后的“生意经”
据小婷回忆,盗图并进行加工的是一个叫“商业大佬”的账号,有33万粉丝,小婷等人的照片也因此被大量浏览和转发。
起初,她们选择私信对方,要求删除视频、停止造谣。但对方不仅不回应,还继续发布修改版本的图片内容,又给女孩们添加了“一姐”“二姐”等称号,以及所谓的年龄与职业,甚至还开设了粉丝群,邀请网友进群,讨论女孩们相亲的话题。小婷和朋友进群澄清,结果被直接拉黑。


据小婷等人的描述,该账号此前就多次盗用女生照片,配上彩礼相关内容博眼球、赚流量,她们并非唯一的受害者。该账号还挂有商品橱窗,售卖各类生活用品,博主显然是在靠这些虚假内容引流带货。



正面回应
她们用法律维护权益
面对不断的误解与骚扰,小婷最终决定诉诸法律,追究造谣者的责任。但她没有想到,维权的过程十分艰难。

起初,她在网上寻找起诉的攻略和教程,打算自行研究。但她准备填写信息时发现,对案情的描述,她不知道要写多清晰。博主具体违反了哪条法律,她也不知道怎么填写。博主的个人信息,也无从知晓。
咨询多名律师后,小婷等人委托广东智洋凯成律师事务所王梦婷律师,起诉某互联网平台,要求其披露侵权者的身份信息。平台很快确认,“商业大佬”的账号管理者是20岁出头的广西男子卢某。


她们手中有博主盗图的截图和录屏,但图片被扩散在其他平台上的证据并不好收集。好在很多网友给了她意想不到的支持,在维权帖下面,收到很多网友在其他平台搜集的截图证据以及鼓励,“网友让我们一定不能气馁。”


委托律师后,还有不少文件需要当事女生们集体签字。共三次签字,几名女孩多次从多地赶来聚到一起。有人抱怨“都这么久了还没有结果”,也有人为此感到迷茫。从起诉维权开始,被告卢某某就没回应过。律师表示,法院给卢某某打电话、发短信都联系不到,导致法院公告和送达用了很长时间。
“如果不是我们坚持维权,(盗图)对他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因为维权,有媒体联系她们进行报道,帮助她们澄清谣言。2023年11月6日,短视频平台才将盗图博主的账号封禁,视频清空。而被封号的前几天,盗图博主还一直在发视频,将商品挂橱窗。
2024年3月,小婷等人提起第二次起诉,要求卢某赔偿经济损失2.5万元,同时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广州互联网法院受理此案。由于卢某一直回避,法院最终进行了公告送达,并如期开庭审理。


小婷提供的聊天记录显示,维权过程中,该博主始终拒绝道歉,还振振有词:“作品已删除,请不要打扰我。”“你说人家已经删了,你何必为难人家呢?”此后,短视频平台提供给法院的相关数据显示,造谣视频的播放量高达700万,点赞、评论、收藏、转发量均超过百万。在各大平台,多名用户发布帖子讨论所谓的“六姐妹彩礼”事件,给小婷和舍友们的生活带来极大影响。

2024年9月,广州互联网法院认定,卢某某在未经原告授权的情况下,发布案涉视频,将四原告及其他两位案外人的合照描述为“六姐妹”,虚构事实。卢某某将10万彩礼与四原告相关联,诱导网友评论四原告,引发网络用户作“出价”“挑选”等评价,多家平台发布相关报道,引起广大用户热议,部分用户作出负面评价。

广州互联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千条等规定,判决卢某某侵害了四原告的肖像权和名誉权。法院要求卢某某于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五日内,出具书面道歉信向原告赔礼道歉,并赔偿财产损失12000元。

女孩们向短视频平台举报,但平台反馈“无法判定被投诉内容涉嫌侵权或你是合格的权利人”。图源:新京报

如果发现肖像权、隐私权等在网络上被人侵犯,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呢?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冯珏:我想本案当中的原告其实给了一个很好的示例,她们勇于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是很值得赞赏的。在本案当中原告其实提了两个诉讼,她首先是诉平台,要求披露嫌疑人的真实身份信息。在获得了身份信息之后,再针对侵权者提起相应的侵犯名誉权、肖像权的诉讼。如果联系不到这个相关的被告,可以通过比如说报纸、网络等媒体来公告送达传票和其他诉讼文书,这样能够保证推进诉讼的合理进程。那么如果被告不出庭或者他中途退庭,在证据充分的情况下,法官就可以判决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要求被告承担比如说停止侵权、赔礼道歉,甚至是赔偿损失这样的民事责任。
来 源丨央视网综合央视新闻、中国青年报、新京报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回复标题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