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537阅读
  • 4回复

[港城杂谈]“活鱼变死鱼”,必须曝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信分享→
离线噜噜蛋
 

发帖
716
港币
546
威望
1973
来自
人生阶段
单身
职业
企业员工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3
大家去购物,总是小心谨慎,
买猪肉,害怕买到不新鲜的;
买蛋糕,害怕买到发霉的;
买牛奶,害怕买到过期的;
想来想去,买活鱼总应该没问题吧,
毕竟是活鱼现杀。
不过,近期的一起案例,
让小编觉得自己还是想得太简单了!


日前,塘桥镇黄女士来到某生鲜超市买鱼,从鱼池内捞出一条活力十足的鲈鱼,让卖鱼师傅宰杀,为节约购物时间,黄女士看到卖鱼师傅把鱼敲死了,就转身去购买蔬菜,买好后回来拿杀好的鱼,卖鱼师傅已经把鱼放在了红色袋子里,直接递给了她。等黄女士回到家打开塑料袋,才发现鱼又硬又凉、鱼眼发白,鱼眼有明显的冰碴。这哪是新鲜的鱼,黄女士第一时间进行了拍照留证。


随后,黄女士致电超市讨要说法,但超市拒不承认存在这种调包行为,双方沟通陷入僵局;黄女士认为超市存在欺瞒现象,侵犯了自己的权益,遂投诉至张家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执法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卖鱼师傅辩称:黄女士当时要买的就是冰鲈鱼不是活鲈鱼,自己没做偷梁换柱的事。真的是这样吗?

执法人员继续查看销售现场,
核对购物凭证、照片、售价等材料,
当即指出三处疑点:


疑点
重重

1、超市冷柜里没有存储任何冰鲈鱼。
2、超市销售记录里没有任何销售冰鲈鱼的记录。
3、黄女士购物标签中的鱼单价是51.6元/kg,冰鲈鱼不会是这么高的价格,且该价格与鱼缸上标识的活鲈鱼价格完全一致。


面对上述疑问,
卖鱼师傅哑口无言,无从辩驳,
终于承认自己为了增加业绩,
将前面死掉的鱼卖出去,
趁黄女士去买菜,上演了一出调包计。


在事实面前,超市负责人主动向黄女士道歉并愿意退货退款,并表示将加强员工教育管理,杜绝出现类似问题。

根据《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第二十四条相关规定,该超市以次充好的行为,属于消费欺诈,为此,执法人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第二项的相关规定对该超市进行了立案查处。



友情提醒
购买生鲜并现场宰杀处理时,当场确认宰杀的是自己选购的活物,直至“落袋为安”。留好购物票证,若发现存在质量问题,及时拍摄照片或视频留存证据。


不会挑鱼?
食博士来支招:选购放心鱼
一看、二闻、三摸


01
看鱼眼
鲜鱼的眼睛清晰光亮,眼球饱满,眼角周边不发红,鱼鳃是鲜红色而不是暗红色;
02
闻内壁
剖开鱼后要闻一下鱼腹的内壁,内壁湿润没有异味那就是鲜鱼了;
03
摸鳞片
正常活鱼鳞片完整有光泽,而受过污染的活鱼鳞片无光泽,不完整,且有可能多处出血。如果鳞片粘黏易脱落,这鱼一定不新鲜。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五十六条第一款第(二)项
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外,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二)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
第二十四条第一款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欺诈行为:
(一)在销售的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
来源:张家港市场监管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1条评分威望+1
丁学红 威望 +1 - 2020-10-14

发帖
2008
港币
2308
威望
8678
来自
杨舍镇
人生阶段
孩爸孩妈
职业
企业员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0-10-13
奸商啊
离线马六甲

发帖
3080
港币
2822
威望
9049
来自
人生阶段
单身
职业
企业员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0-10-13
肉掉包的才多呢
离线卡尼吉亚

发帖
1519
港币
1378
威望
4726
来自
人生阶段
单身
职业
企业员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20-10-13
上当了
离线13812849366

发帖
41
港币
11
威望
52
来自
人生阶段
职业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20-10-13
 
回复标题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