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家庭环境为子女成长提供不同的教育土壤,从而培育出各具特色、性格鲜明的孩子。那么,亲子关系、父母督导等诸多与家庭环境相关的因素又会对子女的发展产生何种影响?父母与子女的日常交流至关重要。亲子沟通越频繁、亲子关系越好的“高回应”教养方式对于子女的学业成绩起到很大促进作用。
“有效陪伴”利于孩子的学业发展
家长关注子女学业成绩的同时还应关注其行为习惯的发展。从个体层面而言,优秀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当代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父母参与和投入对于子女的学业发展以及行为习惯都非常重要,这意味着孩子的成长过程不能缺少家长陪伴。
然而,“陪伴”和“有效陪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陪伴”的时间长短甚至“陪伴”本身都不能用来衡量父母的爱。其一,陪伴是付出心力的有质量的陪同,而不是简单地与孩子“待在一块”却毫无言语交流和心灵共鸣。父母应意识到亲子互动的重要性并及时响应子女的需求。其二,陪伴并不代表父母过多地参与到子女的学业中。家长过度干预和管理孩子的学习,如检查作业、指导功课的频率很高,反而不利于其学业成绩的提高。
家庭教育应以“非认知能力”的培养为核心
众所周知的认知能力一般被人们界定为智商,与之对应的非认知能力指的是在学校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基本态度、行为和策略,这一能力对于个体的学习成绩、受教育程度等学业表现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非认知能力作为家庭教育促进子女发展的重要机制,应借助社会、学校、教师和家庭的力量共同培养,使学生不仅能取得学业成绩的进步,还包括因非认知能力的提升而带来的其他有益影响。
● 家长需进一步优化家庭教育投资策略
家长需要结合孩子的性格特点以及自身意愿对其进行兴趣定位,在广泛的兴趣特长中,例如阅读写作、声乐乐器、体育活动等,至少选择一项来长期培养,通过此种方式提高子女的意志力、自信心、创造力等诸多非认知能力,让孩子学会坚持,感受到成长与荣誉,提高自我效能感。
● 家长课堂需重视非认知能力的培养
当前亟须让父母学习非认知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的相关知识。非认知能力形成存在敏感期和关键期,一个时期能力的形成可以增加下一时期能力的获取。父母应合理而有效地分配时间和资源投资子女该能力的培养,提高子女自控意识,即成功来自自身的努力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