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杀了批评者,我依然感受到被批评” v>JB
rIb$
《自尊》一书中,有这样一个非常形象的故事。 3Qqnw{*
29岁的女孩希拉,她说她需要用很多的精力,来面对自己的批评者。 hCU)W1q#
似乎身边的批评者很多,让她觉得自己非常差劲,做什么都是一团糟,根本不配拥有美好的事物。 h{Oz*Bq
更糟糕的是,她意识到批评者的声音来自于一种感觉,而不是真实的人。 JOA%Y;`<#
“即使我掐死批评者,我彻底铲除他们,我确定我这种自我仇视的感觉依然存在”。 }W - K
多么形象的一个例子。 b%=1"&JI:
我们的自我否定与自我攻击,并不是来源于某些人,而是来源于我们的感觉。想象一下,即使那些人真的死了,我们还是会自我怀疑。 \%w7D6dEZ
希拉的感觉来源于酗酒的母亲,从她3岁开始,她就需要照顾母亲的感受。她必须讨好母亲,夸母亲漂亮,给母亲梳头发,否则她就会遭殃。 :jZ*,d%1={
如果她有了自己的想法,想要出去玩,或者不想听母亲的差遣,母亲就会大发雷霆骂她自私,甚至一整天不理她。 F;cI0kP=>
希拉那种觉得自己很差劲的感觉,就是无数次与母亲的痛苦交流,日积月累的被打压造成的。 #rh0r`
“我坚信我很差劲,我永远对自己不满意”的感觉,就像我们大脑里住着一个批判者。 Iu)L3_+
我们心里也会用一把尺子和批判者对话,有人的尺子是软的,会认同批判者“你说得对,我就是这么不堪”,也有人的尺子是硬的,会驳斥批判者“你说得不对,我明明很棒”。 db{NKwpj'
这把与批判者对话的尺子,我们可以称之为自尊。 vs5
D:cZ}
《恰如其分的自尊》一书中这样定义自尊:自尊就是我们怎么看待自己,是否喜欢我们眼中的自己。 cFRSd
}p=
一个孩子相信自己是足够好的,是被爱的,就敢于驳斥批评的声音。一个孩子自己本身就不信任自己有人爱,就会认同批评的声音。 F6RyOUma
低自尊的孩子,一生都在用否定的眼光看自己,永远活在别人的评价中,他们安全感差,很难积极面对生活。 6$W -?
孩子的自尊水平,与他们最初听到的批评声音有关,也就是往往与父母的一些行为有关。 <'g0il
~z\pI|DQ
tfi2y]{A
不同的自尊水平,拥有不同的自我评价 o%vIkXw
武志红老师讲过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令他肃然起敬的故事。 wlm3~B\64
在一次和希望工程的孩子们一起参加的活动中,晚上表演节目的环节。 6&i[g
一个小男孩唱歌全程跑调,基本上一张嘴就引起了哄堂大笑。 nvU+XCx
虽然大家都在笑,可是男孩依然坚定地唱完了整首歌,脸上带着坚定与自信。 2AdX)iF@
唱着唱着,就没有人笑了,大家对他充满了敬佩。 p+u{W"I`
一曲唱毕,男孩获得了雷鸣般的掌声。 @#bBs9@gv
大家对他的敬意不是因为他的歌声,而是因为他强大的自尊,以及坚定的自信。 1h#w"4
高自尊的孩子自我是强大的,他们面对批评者的声音,经过思考之后,会反思到底是自己不好还是他人的问题,然后很快就能继续自我确定。 wk-Mu\
低自尊的孩子内心是弱小的,面对批评者的声音,他们会附和那个声音:是的,我就是这么糟糕,我就是不配被爱,我活该被人嫌弃。 ],BJ}~v,X
比如同样是被老师在全班面前批骂了一顿,低自尊的孩子会觉得想要钻到地缝里,会觉得自己像个笑话,甚至很多天都难以从那件事走出来。 R=2
gtW"r
而高自尊的孩子,可能会经过短暂的失落之后,思考老师的话有多少是真实的,有多少是情绪化的,然后吸取教训,积极生活。他不会觉得自己因此抬不起头,或者觉得同学和老师会看不起自己。 L~^e\^sP
面对挫败感,高自尊的孩子反应是: vS~AxeW/7R
失落的感觉转瞬即逝;被人否定时,不会轻易让步,甚至会为自己辩解;不在意别人的负面评价;不为自己的挫败找借口;不认为自己会因为失败而被抛弃。 o%kSR ]V|
同样面对挫败,低自尊的孩子反应是: +9<,3IJe6
负面情绪会反复咀嚼好久;格外在意别人的负面评价;失败后为自己找借口;认为那些比自己优秀的人不会失败;挫败感会让他们觉得自己不被爱,会被抛弃。 /AK*aRU^
~J8cS
~*66 3pA
父母的这三种行为,正在伤害孩子的自尊 ?9o#%?6k
自尊是三大成分构成的:自信、自我观和自爱。 5"76R
Gw=
自信指的是相信自己的行为能力,自我观是一个人看待自己的眼光,自爱是一个人对自己无条件的接纳。 XS}Zq4H
自尊水平低的孩子,往往是这三个方面,都没有得到确认。 $ka1X&f
内心深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怀疑的时刻。 I>N-95
低自尊的人会无限扩大这种自我质疑,逐渐用无助与消极取代内心的积极与阳光。 H=JP3ID>{
高自尊的人会更加信任自己,相信自己是足够好的,拥有更多重新崛起的力量。 5A0KV7N5
两者的区别,往往在于从小父母给孩子建立的自我评价土壤。 ~@b9
父母的这三种行为,会降低孩子的自尊水平,让他们不敢肯定自己的价值。 3&.TU5]`-
第一,没被父母确认过的孩子,不敢自我确认。 T+&x{+gZ
父母就像一面镜子,孩子从父母的表情与行为中,确认自己的好坏。 "U/NMGMj
如果父母的否定、打击、嫌弃,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糟糕,他们就会确认自己是“坏”本体。 6LSPPMM
一定是自己不够好,才会被父母攻击与羞辱。 I T*fjUY&
父母不能让孩子感受自我价值时,孩子的自尊水平就是低的,他们很难看到自己的阳光与力量。 v&t`5-e-A
第二,父母的情感忽视,让孩子有羞耻感。 2jI4V;H8g
孩子在小的时候,希望自己的反应能引来父母的注意,他们希望自己哭闹有人安慰,饿了有人哺乳。 ,
I[^3Fn
但是,如果父母没有满足孩子这些情感需求,孩子会感受到一种羞耻感。 p[ks} mca@
这种羞耻感的意思是——我本来可以召唤父母的,可是父母都不理我,我这么差劲,这真令人羞耻。 OlD7-c2L]
这种羞耻感会让一个孩子自我厌恶,自我攻击,降低对自己的评价,也就是降低了自尊水平。 !mw{T D
第三,父母包办,孩子感受不到自己的能力。 eLHa9R{)B
自我能力的感知,是自尊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孩子长大的过程中,从来没有确认过自己“能力”的强大,他们很难建立高自尊。 1G e)p4
没有建立自信的孩子,他们做事拘谨、犹豫,也容易放弃。 o`<h=+a\
总的来说,自尊的养分=感觉被爱+感觉自己有能力。 o'x_g^ Y
父母如果不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爱,不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能力,他们就很难给自己的自尊浇水施肥。 S+` !%hJ
Wh#_9);
>i><s>=I`
幸福的人生,都拥有恰如其分的自尊 d&G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