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长江文化
哺育和滋养了张家港人,
淬炼和塑造了张家港的城市文明。
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号角
吹响以来,
张家港始终坚持
以文明浸润城市,以文化滋养市民,
为城市铺就最美底色!
近日,
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
推出深度报道
《江苏张家港:长江文明守望者》,
中国文明网文明实践行动微信公众号
刊登《爱上一座城 | 江苏·张家港》,
一起来关注!
江苏张家港:长江文明守望者
▲张家港市东沙化工园,江苏省第一个整建制关闭的化工园区(2021年11月9日摄)李博 摄 / 本刊
◇博大精深的长江文化哺育和滋养了张家港人,淬炼和塑造了张家港的城市文明
◇紧扣创新提质,张家港提出企业开办“一日必结”,建设项目审批“一站通办”,市政服务“一键接入”,信用监管“一链到底”,知识产权申请“绿色通道”……在确保合规前提下,加快法治、政务、审批等领域改革创新和流程再造
这里,曾有过文明的辉煌。7000年前,灿烂的崧泽文化,点亮长江中下游文明的启蒙之光。
这里,曾面临文明的迷惘。建制短、发展快、移民多,带来价值认同模糊的成长之惑。
这里,曾为文明殚精竭虑。上世纪90年代,“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城市精神叫响全国,“全国文明城市”理念自此应运而生。
这里,仍在为文明建设孜孜不倦。2004年,携手长江流域省(区、市),创新性举办以长江文化为主题的节庆活动,搭建起沿江城市文化交流传播的桥梁,18年守望不辍,被誉为“县级市扛起了弘扬长江文化的大旗”,荣获第二届文化部创新奖。
江苏省张家港市,一座因长江而生、因长江而兴、因长江而盛的现代化滨江城市。张家港市委书记韩卫说,保护、传承和弘扬长江文化,以新时代长江文明涵养城市精神,塑造城市品格,争创现代化文明典范第一城,让张家港精神焕发新的时代华彩。
18年的文化坚守
2021年11月,长江文化节“云上”开幕,这是张家港市与长江文化节的第18次“遇见”。18年前,张家港市率先发起,携手12个省(区、市),起笔书写长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壮美篇章。
“经济规模上去了,文化软实力亟待提升,城市品牌急需打造。”早在2004年,张家港人便认识到,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是天然的责任和机遇。
以此为起点,张家港长江文化节创新打造“写长江”“画长江”“唱长江”等“长江颂”系列活动,举办长江流域戏剧艺术节、长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节,建设长江数字文化博物馆……18年来,张家港长江文化节推陈出新,巴蜀、荆楚、吴越等长江流域特色文化串珠成链,绽放夺目光彩。
走进张家港美术馆,数百条五颜六色的棕编长江鱼引人注目。这部名为《游刃有余》的当代视觉艺术作品,由漆艺艺术家瓮纪军和张家港市棕编传统技艺人亓维正带领市民共同制作而成。瓮纪军说,艺术家、民间艺人、民众携手创作《游刃有余》,是对传统编织和漆艺的全新表达,也是对非遗传承的实验性探索。
2021年,长江文化节升格,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苏州市人民政府、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文物、非遗、戏曲、文旅”为主线,成为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的前沿阵地,展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和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引擎。
“长江文化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需要有识之士站在更高的平台,以更长远的视野,整合更多更优的资源,共同挖掘,共同弘扬。”韩卫说。
一座城的文化振兴
朝阳初绽,74岁的尹丽芳开门迎客。这是她每日例行的功课。
尹丽芳是张家港市河阳山歌艺术团成员。河阳山歌是以张家港河阳山地区为中心,千百年来民间创作歌谣的总称。作为长江流域民间文化艺术的瑰宝之一,河阳山歌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张家港市河阳山歌艺术团已发展到50多人,传承人覆盖省市县三级。
河阳山歌的重新唱响,是长江文化节引领张家港市文化振兴的缩影。18年来,河阳文化、暨阳文化、沙上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品牌耀眼夺目,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小戏小品之乡、中国吴歌之乡等称号越叫越响,800多支群众文艺团队每年演出万余场……张家港本土文化焕发新活力。
以长江文化为抓手,张家港市持续优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
暨阳湖边,湖畔书房人来人往,被市民喻为“能量加油站”。市民唐勇说,14000多册有声图书,手机扫码收听,业余时间过来坐坐,堪称城市新美学。
张家港湾是长江入海前的最后一道大湾。2019年以来,张家港将沿江9公里生产岸线调整为生态岸线,构筑140万平方米滨江亲水景观带,倾力打造最美“江海交汇第一湾”。当地政府在生态修复基础上,引导居民开发农家乐、采摘园、特色民宿,助力群众直接从长江生态文化中获利。
在长江文化滋养下,张家港城市文明愈加闪亮:23万多名志愿者、1300多支志愿服务团队,每天开展300多个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总服务时长超过600万小时,志愿服务成为市民生活的新态度。
“长江文化反哺城市发展,提升城市隐性生产力。”张家港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蔡剑峰说,长江文化成为张家港核心竞争力的长效源泉之一。
几代人的灵魂再造
滔滔长江水、泱泱长江魂。长江文化无声雕琢着张家港的城市气质,塑造着张家港人的文明品格。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二级研究员徐吉军说,长江文明是一个开放型的系统,它宽容博爱,具有兼收并蓄、容纳百家的恢宏气度。
这份博大,在张家港体现得尤为鲜明。古有鉴真东渡,开启中日文化交流新纪元;而今,车行张家港,美国陶氏化学、德国梅塞尔气体、韩国浦项制铁……开放包容的张家港吸引了65家世界500强、超千家外资企业深耕发展。
这座城市对外来人员同样张开热情的双臂。早在2004年,张家港便成立新市民管理服务部门。2012年,出台《关于加快新市民同城化待遇步伐的实施意见》,在全国县级市率先施行新市民积分管理办法,促新老张家港人享受同城待遇。
张家港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卫兵说,长江文明的开放性,使得张家港在敬畏自身文化基础上,敢于吸收和融汇异质养分,更新自己。
张家港市2/3的土地由江边积沙滩地围圩而成,开荒是一场艰苦卓绝的自然之战,筚路蓝缕中,张家港人骨子里“长”出拼搏果敢的人文精神。
永联村2020年村集体可支配收入超过1.8亿元,在全国60多万个行政村中名列前茅。难以想象的是,40多年前,这里曾是一片积贫积弱之地。
“从巧借低洼地势养鱼赚到第一桶金,到自筹经费兴办轧钢厂,再到上马炼钢项目,建成现代化大型钢铁集团,我们由穷变富、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说,打拼搏击、竞争求胜的长江文明,深深融入江村发展血脉。
有别于上游的江窄水急,滚滚长江到了张家港段,变得江阔水稳。从险要到磅礴,从激昂到温婉,凸显长江文明平衡之美,这种哲学同样深深印刻在张家港人的基因中,形成了粗中藏细、直中蕴曲,既守规矩、又不泥古的群体品格。
投资8亿美元的信义光伏(苏州)有限公司太阳能装备用轻质高透面板项目,从拿地到发证开工仅用1小时。该公司工程部部长林少和说,“这是我们所有投资项目中拿证最快的一个。提前1个月达产,意味着增收两三千万元。”
惊人的高效,源于精心的制度安排。紧扣创新提质,张家港提出企业开办“一日必结”,建设项目审批“一站通办”,市政服务“一键接入”,信用监管“一链到底”,知识产权申请“绿色通道”……在确保合规前提下,加快法治、政务、审批等领域改革创新和流程再造。
“博大精深的长江文化哺育和滋养了张家港人,淬炼和塑造了张家港的城市文明。”韩卫表示,新的赶考路已经开局起步,张家港将切实扛起使命担当,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注入文明力量。
张家港
是一座怎样的文明城市?
在这里
一个个口袋公园串起诗意生活
一次次城市“微更新”激活“小确幸”
一张张生动脸庞映照着文明的内在气质
多年来
春节后上班的第一个工作日
张家港市委都要召开
精神文明建设总结表彰大会
各类文明创建先进名单
每年都会成为市委1号文件的重要内容
纵观张家港20多年的文明创建历程
“一把手抓两手,两手都要硬”的做法
贯穿全局
这种看似寻常实则艰辛的一以贯之
映衬的是张家港人在文明创建上的制度设计
深化文明城市创建
张家港不仅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恒心
还有着推陈出新的“巧劲”
“微更新”“微治理”“微服务”
让市民在细节中感知文明的力量
长江文化艺术节已经连续举办17年
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大戏”
商业街区随处可见的图书馆
惠民利民的“小木屋”
折射出这座城市的品格
“虹筑之家·工友驿站”里暖心的志愿服务
让“每个人都是文明城市的主角”理念
浸润人心
坚持“以城市的标准建设农村
以市民的理念培育农民”的思路
张家港探索出一条
城乡一体文明发展的独特路径
已经落户的“新市民”说
“张家港给了我安居乐业的生活
我也要用双手继续为这座城市添砖加瓦。”
从“一无所有”到“明星城市”
这座城市凭借着“团结拼搏、负重奋进
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
叫响全国
文明基因嵌入城市肌理
城乡一体领跑全域文明
建设全面综合、优质均衡的
更高水平文明城市
张家港 永远在路上
来源:文明张家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