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633阅读
  • 0回复

警惕!张家港出现这种新型“APP”诈骗陷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信分享→
离线哈哈
 

发帖
4943
港币
2954
威望
11563
来自
人生阶段
单身
职业
企业员工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22-09-05
— 本帖被 noraya 从 港城茶座 复制到本区(2022-09-05) —

下载“APP”陷阱多
警惕新型电信网络诈骗
智能手机在提供便利服务的同时,其存储的大量个人隐私信息,引起了大量不法份子的“青睐”,新型诈骗手段层出不穷。数据表明,在假冒公检法、刷单、投资等各类骗局的背后,通过诱骗受害人“下载APP”获取隐私数据进而实施诈骗的作案手法近年来占比明显提高。
近日,张家港也出现一起通过APP诈骗案例!
塘市某企业员工,接到自称物流客服的陌生电话,称其快递丢失了,现可以申请赔偿,后按照对方要求,下载“全视通云议会”APP,并通过该App及微信与对方联系,其通过自己手机银行往对方提供的帐户转账几万元,后意识被骗而报警。
为何骗子会对APP情有独钟?
01
信任度高
APP具有普遍的信任度,不少人认为,只有大公司才有实力制作APP。其实不然,网上售卖的大量黑产工具APP,只需要10几元钱。
02
官方属性
诈骗APP上显示的内容,也自带官方属性。例如仿照各大APP商城制作的下载界面。当人们看到注册登录页面的法律声明、责任条款等勾选项,对其信任度又增大了许多。
03
诈骗效率高
APP可以极大的提高诈骗效率。平常骗子指导受害人进行操作需要一步一步确认,而有了APP之后,骗子可以在APP后台,对受害人的操作情况一目了然。平常打电话要五六个小时才能完成的诈骗过程,现在可能只需要1-2小时。
“APP”诈骗常见手段
被利用的在线会议APP
不法分子还会利用大众对官方APP的信任,以提供服务的名义要求受害人安装在线会议类APP,并开启“共享屏幕”功能。


骗子一方面利用对话、视频等操控受害人情绪,另一方面利用“共享屏幕”功能,实时记录受害者手机页面显示的银行卡号、短信验证码、输入的密码等隐私信息,同步冒充受害人神不知鬼不觉地转出资金。

假冒钓鱼类APP
不法分子假借金融机构、公检法、电商等名义,通过直接发送短信或添加社交应用好友的方式,向受害人发送钓鱼APP的下载链接,要求受害人点击安装。
此类APP界面、操作流程与正版APP极其相似,受害人看似在官方界面输入了银行卡号、交易密码、短信验证码等信息,实则这些信息直接传送给了骗子搭建的后台数据库,骗子则使用这些轻松得来的信息访问官方服务,堂而皇之地转走资金。


动机不纯类APP
不法分子利用人性弱点设计话术,并开发相应的交友、直播、投资、借贷、刷单等各类APP,诱骗客户通过点击链接下载,往往APP界面简陋、功能寒酸。


安装了此类APP,轻则被不法分子“创造”的收益走势图诱骗,一次次向“客服人员”转去重金;重则可能被APP里携带的木马病毒攻破设备安全壁垒,轻易被不法分子获取了通讯录、个人照片、短信电话等隐私信息,一步步深陷骗术陷阱。
   骗术陷阱千千万  
   不理不信最关键  
切记共享屏幕等于手机在线直播!不仅卡号、账户余额等静态信息会轻易获取,连新收到的短信验证码或需要主动输入的密码等动态信息也能实时被不法分子看到。在共享屏幕情况下,切勿操作手机银行!
任何要求下载APP的“好心人”都应该要警惕!正规应用市场检索不到的APP坚决不能安装。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骗子瞄准的是智能手机里的隐私宝库。
收到任何号称“官方来源”的信息都不要轻信!应第一时间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核实。如核实后确有需要使用相关APP,也须从官方提供的下载地址或正规应用商店搜索安装,切勿直接点击链接
文章来源:中国银行微银行
攒钱买车车
 
回复标题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