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来了,
又到了“吃货”们“觅食”的时候。
吃着吃着,难免有这样的幻想:
如果“穿越”回古代,
那我们和古人们,
每天都吃啥?
“穿越”得太早,就只能喝粥了
一般而言,
米粥还是有的。
经考古发现,
我国最早的农作物是水稻和粟,
最早种植时间大概在7000年前。
水稻就是现在的大米,
粟是我们现在的小米,
这两种农作物历经几千年,
如今我们依然还在食用。
如果我们回到西周,
菜色就可以稍微丰富些,
常吃的有“五谷”和“五菜”,
或许还能炖肉、喝奶。
“五谷”是:
稻、黍、稷、麦、菽[shū],
大概就是我们今天熟知的
水稻、黄米、小米、小麦、大豆等。
“五菜”则是:
葵、藿(huò)、薤(xiè)、葱、韭,
就是冬葵(也有说是秋葵)、豆苗、野蒜、大葱、韭菜。
不过,现代人穿越回去,
恐怕只认得韭菜跟大葱。
还好,大家应该都能分清大葱和韭菜
这一时期老祖宗们的饮食开始丰富起来了,
但是粮食产量依然不高,
肉类相对主食来说稍微丰富一些。
不管是菜或是肉,
基本都是以水煮为主,
或者全部放到一起做个大杂烩,
也就是古人说的“羹”。
中国考古学者分析陕西澄城县
春秋时期芮国刘家洼遗址的出土陶片,
发现芮国平民
食粥、炖肉、喝奶。
在汉代,玩户外烧烤
如果我们回到秦汉时期,
食物种类会有所增加,
但也不能称之为繁多,
主要食物依然是豆子、粟米粥。
这个时代已经出现了镬(huò,锅的原型)。
这东西主要是用来炖菜的,
当时烹饪方法都是水煮或火烤。
汉代非常流行烤肉。
汉《遣策竹简》中有很多烤肉的记载,
例如烤鹿肉、牛肉、猪肉等。
南越王墓曾出土大量与饮食相关的文物,
其中就有铜烤炉。
烤炉下方配有4个轮子,
可在厨房内使用,
也可在户外野炊;
与其配套的还有
叉肉的铁叉、穿肉串的铁扦子。
在已出土的画像石中
有很多烤肉、烤串的场面。
现收藏于嘉峪关长城博物馆的《庖厨画像砖》,描绘了距今1700多年前烤羊肉串的全景。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录了21种“炙法”,
其中有一种“棒炙”:
烤肉的时候,
烤好的一面要赶紧切下来吃,
然后接着烤,
用这种方法“炙”出来的食物“含浆滑美”。
这符合我们今天对烤肉的最高要求:
熟了,但还是嫩的。
调味品盐是官卖,
贩卖私盐要杀头甚至诛九族。
那时的调料和香料太少,
做出来的味道可想而知。
嘿,让我也尝尝!
好在后来张骞出使西域,
带回来了葡萄、石榴、大蒜等,
但并没有大规模流入民间。
特别提醒,
喜欢吃牛肉的朋友要注意了!
如果在秦朝吃牛肉,
轻则判刑重则可能杀头!
唐代,甜党的幸福时代
如果到了唐宋时期,
我们就不用每天只喝粥了。
主食可以选择大米、面条、烧饼。
奶制品在当时也很流行,
有酸奶、马奶、干酪等。
陶谷在《清异录》记载了一份食单叫“烧尾宴”,
共有58道菜,
其中很多都是面点,
有一些食物类似于现代的奶酪、曲奇饼等。
对于甜党来说,
唐宋时期一大重要的变化,
就是糖逐渐走向民间。
唐代的糖坊会制作各种精巧的甜食,
每当有“爆款”出现,
长安、洛阳的“时尚达人”们都会抢购一空。
蔗糖拉丝团成窝窝丝,
冰糖与核桃仁、松子做成糖霜饼,
还可与青梅、橘饼、桂花做成“大救驾酥皮点心”。
还有一种叫“酥山”的冰凉甜品
把“酥”(乳酪)加热,
滴淋在器皿里做成山峦的造型,
再放到冰窖中冷冻,
还会放上花朵、菜蔬等,
就像我们爱吃冰淇淋一样。
宋朝就更是吃货们向往的朝代,
这时已是古代饮食发展的顶峰。
宋朝人把面食做成五花八门的样子,
基本如今能吃到的面食在宋朝都能吃到。
我们今天吃的菠菜、萝卜、黄瓜、茄子、冬瓜、竹笋之类的蔬菜,
在宋代也已经可以吃到,
各种水果也不缺。
宋朝还出现了炒菜,
这是烹饪技术一个大大的提高。
无辣不欢?那就去明末之后
对于爱吃辣的网友来说,
可“穿越”的朝代范围只能是在明代之后。
一般认为,
辣椒约在明代万历年间传入中国。
传入的途径一是经陆上丝绸之路,
然后在甘、陕等地栽培;
二是经海路,
然后在两广栽培,再传入云南。
辣椒刚引进时主要供观赏用,
后来又由花作蔬,
继而由菜兼当调料。
在此之前,
中国的辛辣调味品主要是生姜、胡椒、花椒等。
辣椒传入后,
逐渐担当起辛辣味的“主角”,
并和原有的辛辣品互补而相得益彰。
热油淋葱,一个字:香
“辣椒”一词,
最早见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
王锦所修的《柳州府志》。
到19世纪上半叶,
辣椒在中国的栽培和食用已经相当普及,
在一些地方甚至成为
“国蔬要品,每顿不离”。
除了大名鼎鼎的辣椒,
明清传入我国的还有
玉米、马铃薯、红薯、花生、
西红柿、菠萝、豆角等,
但这些食材依旧珍贵,
普通老百姓还是很难吃到的。
民以食为天。
吃货们对美食的追求贯穿历史,
形成了如今丰富多彩的中华饮食文化。
如果把时光机交给你,
你要“穿越”到哪个朝代“吃吃吃”?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