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137阅读
  • 0回复

[港城日报]“阳性人员原则上不带病上岗”!官方发布五文件,要点来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信分享→
 

发帖
1412
港币
793
威望
3393
来自
金港镇
人生阶段
单身
职业
个人经商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8
12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检测方案》等5个配套文件,涉及疫情监测、核酸检测、重点场所疫情防控、个人防护等内容。据新闻联播梳理,要点如下↓
核酸检测以“单采单检”为主
对不同群体分类采取抗原和核酸检测策略,及时发现重症高风险人群中的感染者。
疫情流行期间,核酸检测应以“单采单检”为主。
大型企业、工地等人员聚集的重点机构,重点党政机关和重点行业,商场超市等重点场所的工作人员,加强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可开展抗原或核酸检测。如检测结果阳性,做好自我健康管理,根据病情情况,及时就诊。
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具备条件的,经卫生和疾控部门培训指导后,自行开展核酸检测采样和抗原检测;不具备条件的,由核酸采样机构派员上门规范开展核酸检测采样,减少人员外出核酸检测感染风险。
疫情严重时可采取减少聚集等措施
推进3岁以上无接种禁忌症、符合接种条件的重点人群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需长期服药的人员,不可擅自停药,做好个人防护后去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取药,或经医生评估后开长期处方,减少就诊次数。
重点行业建立关键岗位、关键程序工作人员轮岗备岗制度,疫情严重时原则上工作人员应“两点一线”,并按照轮岗备岗机制安排预备队进驻轮换,尽量减少疫情对行业正常运转的影响。
疫情流行严重时,重点行业采取错时上下班、减少人员聚集,减少线下会议频次、降低线下会议人数,必要时居家办公,控制在岗人员数量,取消堂食、错峰取餐等减少人群聚集的措施。
加强学校、学前教育机构工作人员和学生个人防护。强化师生健康教育,开展症状监测,执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及时采取留观等相应措施,不得带病工作和学习
重点场所内工作人员开展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及时进行抗原或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原则上不带病上岗,如需到岗,应做好个人防护,减少与他人接触。

疫情严重时,短期内可采取以下减少人群聚集的措施:
(1)会议中心、体育场馆、文化场馆、市场商超、展销场所取消或推迟非必要的大型活动。
(2)商场和超市、银行、农贸(集贸)市场等营业场所停止促销等人员聚集活动,商场、银行等缩短营业时间。
(3)相对密闭的娱乐休闲场所、洗浴场所、宗教活动场所暂停营业或开放。
(4)场站码头、公园景区等较大空间和开放式公共场所,须加强客流引导,尽量分散不扎堆。
(5)餐饮场所应限制同餐人数,或取消堂食。
感染者非必要不外出
在疫情流行期间,不建议老年人、孕妇、儿童等免疫力较弱的人群进行长途旅行。
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孕妇、儿童等人群如出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及时开展抗原或核酸检测。
感染者居家期间,尽可能待在通风较好、相对独立的房间,减少与同住人员近距离接触,如条件允许使用单独的卫生间。避免与同住人员共用餐具、毛巾、床上用品等日常生活用品。
感染者非必要不外出,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不参加聚集性活动。如需外出,应全程佩戴N95或KN95口罩。  
阅读全文: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疫情监测方案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检测方案
3.重点人群、重点机构、重点场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防控指引
4.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个人防护指南
5.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防控培训方案


来源:中国青年报、新闻联播、央视新闻、新华社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回复标题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