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育儿书告诉我们孩子爱说“不”是好事,是自我意识强烈和有自信的体现。然而,虽然这种说“不”的精神和勇气值得家长保护和鼓励,但执行起来却没那么容易。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怎么才能既不伤害孩子的感受,又赢得孩子的合作呢?↓↓↓↓↓ ,3GB9
~.e~YI80 x^`P[>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问题。当过老师、爸妈的都知道,和孩子“商量”虽然可以表达对孩子的尊重,但一不小心可能就会引发一场战争~所以,如何以平等的姿态更机智地和孩子商量就是门必修课了。 V@G|2ZI Ug#B( }/
6R3/"&P(/# 'T|QG@q
I+Qt5Ox w?fq%-6f*
bB/fU7<{)u 策略一:以退为进,伴随肢体辅助 ze8 MFz'm 举例:
~r})&`5 悠悠妈最近收到一个很有代表性的问题:带孩子在外面玩,到时间了还想继续玩,不想回家,完全不听家长的,有的孩子会越跑越远,还有的甚至会发展到大吵大闹,该怎么办?
Z~w?Qm:/
!*qQ7 四步走: NeEV=+<-G
hG<W*g R4[|f0l}s
^=-W8aVi> 1)心里先悄悄放弃马上带孩子回家的想法,走到TA身边给予积极关注和肯定并提前告知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我看到你玩得很开心,很投入,和小朋友一起玩也很友爱,你表现得很好。还有5分钟,我们就要回家吃饭了哦”。 ^5!"[RB\ W^,p2
rV%;d[LB 2)观察孩子反应,如果孩子假装没听见,那过1分钟走到他面前再提醒一次。如果孩子点头,那到了时间后可以坚决而愉快地说:“5分钟到了,我们回家吃饭吧!再见滑滑梯!再见沙坑!我们明天再来玩!” +*qTZIXj G!F_Q7|-
Z_jV0[\v0P 3)为了保障执行效果,一定要伴随肢体辅助。做家长的切忌光说不做,对孩子说教了100遍不要或者要怎样怎样,不如在肢体上辅助他们做到。我们可以从背后搂住孩子,轻抓着孩子的手,辅助TA把玩具放下,让TA意识到我们是认真的,而不是站在那里等待孩子的同意。 2 jQ?-/Q8# (A_H[xP
PM:u~D$Jd 【德国幼儿园例子】 M@. 2b. 对孩子来说,肢体辅助在很多时候都比语言指令更有效。孩子吃饭时吃着吃着就坐在腿上了,德国老师没有命令孩子坐好,而是边和TA聊天,边用手帮TA把腿放下来,最后肯定一句:“对,腿放下来吃饭更舒服。”——就这么简洁! bV)h\:oC "5sUE!)f
Cw.DLg
LmR OG-9
5C-n"8&C& ?ZKIs9E[m
]K5j(1EN 再比如,到了睡觉的点,孩子还在床上跳来跳去的,家长反复说“要睡觉了”孩子都跟没听见似的,越催越兴奋。那就别说了,直接关灯,言语上共情孩子还不想睡觉的心情“我知道你还想玩,不想睡觉...”,但说的同时用肢体辅助孩子躺下来,一旦躺下来,妈妈说说话,唱唱歌,孩子离睡着也不远啦。 rUB67ok* l@<Jp *|
@-1VN;N 只是要注意,肢体辅助时要轻柔缓慢,充满爱意,生拉硬拽会起到反效果不说,还会伤害孩子的尊严。 7bM
H i94)DWZ^
CfOhk 4)强化正面行为。这点很重要,如果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你什么也不说,孩子犯一点错误就不依不饶,那我也帮不了你了~~当孩子配合地和玩具说再见,朝家的方向走时,我们可以说“谢谢你认真听我说的话,妈妈很开心”或者“谢谢你配合我,这样我们就能按时回家吃饭啦,奶奶做好的菜不会凉了,大家都感到开心啦!” 把孩子的合作经历和积极情感联系起来,下次再合作就不难啦。 9M[
DQN"85AIZ sPX~>8}|VP
'A/{7*, 提炼一下,我们要明确告诉孩子大人的期待,并提前给予提醒,表示尊重,让孩子心理上容易接受,再加以温柔的肢体辅助,做到这些,一般孩子不会有过渡反抗或者哭闹。最后强化正面行为,预防下一次的发生。 J<iiA:&J `LTD|0;
2F,?}jJ.K 可这样的方法也存在局限性,比如突然遇到有事要回家,时间很急没时间提前通知再耐心等待;又或者家长性格比较急,此时恰巧没耐心,上面这个方法不适用,怎么办呢? SV1;[ %LL?' &&
RL"hAUs_1 策略二:用游戏拉近关系,不商量直接做 <;Td8T;
,UT :wpc^i 还拿上面一个例子说,叫孩子回家TA却越跑越远,说明他还想玩,这时候你可以追上去和他玩起来啊!在你追我赶的过程中孩子心情好了,哈哈笑起来,这时候冲过去抱起来“哈哈我抓到你啦!” 什么都不说直接抱回家就好了! tF!C']
,f~8:LHq / Kj;%
%SMP)4Y/R 【德国幼儿园例子】 59_VC(' 有一次,我在悠悠幼儿园看到一个淘气的小男孩爬到了老师的转椅上,老师当时坐在远远的地方提醒孩子:“XXX,下来哦,转椅不能爬的,你会一不小心摔伤的。” 孩子当然不听了,天性里带着股爱作对的劲。 3=lQZi<]% M1Th~W9l
te3\MSv;O 我本以为老师会苦口婆心劝说,或者是严词命令的,哪知道这个老师站起来,伸出两只手,做出一副老鹰要来抓小鸡的表情,缓慢地一步一步走到孩子面前(目的是给孩子时间自己做选择),开始挠孩子的痒痒!就在孩子笑得合不拢嘴的时候,趁机把孩子从椅子上抱下来,抱到一个离椅子较远的地方,然后给孩子玩另一个玩具,转移了TA对椅子的注意力。 VpM(}QHd
7I@@}A
g.Kyfs4` 当时看到这一幕,我是对那位德国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啊。我发现,原来有时候,根本不需要用命令或者说教去要求孩子做到,因为小孩子很多时候是听不懂道理的。当然,道理我们还是要解释,这是对孩子表示尊重,只是在不起作用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换个思路,用游戏的方法使孩子做到,这就是所谓的游戏力!道理嘛,以后慢慢会懂的。 hya
$Vp Eds{-x|10
s(Fxi|v; 上面两个策略可以用来应对孩子已表现出来的“不合作”情绪。然而其实,对于孩子的不合作,“预防”比“应对”更重要。很多孩子的不合作都是成人造成的,不信往下看。 =:^f6"p&Z OimqP
2\xEMec tjDCfJx* 举例:
H#I%6k*\a 有一次,到吃饭时间了,我对正在玩玩具的悠悠说:“我们去洗手好不好?马上要吃饭了。” 结果她果断地回了句“不好”。呃...我只好跟她讲道理:“不洗手就吃饭很脏的啊,会生病的...” 小妞却无视我的话,嘴里说着“我不想洗手”。
Bnd Y\ RjHKFB2 Z9I
?j1K|! 后来看了育儿书后我才知道,我问孩子“去洗手好不好?”,“要不要涂防晒霜”这类询问性的问题,其实是给了她两个选择:要或者不要。既然可以选,那孩子选“不要”也是意料中的啊。当孩子选了不,我们又无视TA的意愿硬要让她按照我们想的做,孩子自然会抗拒。如果孩子会为自己辩论,她会说:“那你干嘛要问我?”
XV<{tqa
} q r
, 所以,对于没得商量的事情,就不要假装民主地征求孩子意见了,那是自找麻烦!直接上第二条策略中的不商量直接做和第一条策略中的用肢体辅助做到——该洗手了就告诉孩子洗手时间到,然后牵着TA的手去卫生间;要涂防晒霜,就迅速把防晒霜涂到自己手上,三两下抹在孩子身上,搞定! Et"B8@'P }/-TT0*6j<
u6p
nO 可是,万一犯了上面的错误,不小心征求了孩子的意见,骑虎难下,怎么办呢? V34]5 6Y=MW{=F
}z wHUf9q1 策略三:碰了一鼻子灰后,给自己找个台阶下 MB(l*ju0
9Or wArtg'=X
nc>Ae`"( 就上面悠悠说不想洗手的例子来说,我现在会说:“那我先去洗手啦,洗了手才能吃饭哦。爸爸,你也快过来跟我一起洗手啊!” 洗完后,故意大声说:“爸爸妈妈都洗完手了,我们可以开始吃饭了!今天的菜好香啊!” 吸引悠悠主动过来要求吃饭,这时再告诉她:“好,先洗手再吃饭!” 边说边牵着她去卫生间。 _sNJU C@FX[:l@-
@arMg2"o
:e TzjW=
G2_l}q~ 'sAs#
!pe!Z-, 类似的不小心问错了找台阶下的例子还有: qRA,-N cvv(OkC
IqmQQ_KH 喝水难 <nT).S>+
妈妈倒好了水:宝贝,喝水吗? DWar3+u&0
宝宝:不喝。 2/G`ej!*
继续错下去:不喝水怎么行啊?你都一天没喝水了!blablabla....@@... gPM<LO`;i ef(OhIX
正确找台阶:哦,那我喝了啊,我渴了!(我的后妈风范又来了!😉是真的把孩子的水倒在我杯子里咕噜咕噜喝掉,不是假喝哦!) ?Kf?Z`9 *Y
iN@+,]Yjl
j[YO1q* 妈妈喝的时候,如果孩子凑过来也要喝,则大功告成;如果孩子还说不喝,那就是真不渴,妈妈可以说:“还有半杯我放这了,等会渴了自己喝。” VZ$FTM^b8 w^aI1M50
K.2l)aRd 下次预防:不问孩子,自己大声自言自语说我渴了想喝水了(引起孩子注意),然后倒了水坐在孩子旁边喝,孩子感兴趣看过来再问,成功率更大哦。 D4CiB"g3* :k.C|V!W
r081.< 睡午觉难 /N(Ol WEp
妈妈:我们去睡午觉好吗? p7Q
%)5o
孩子:不好 zJa,kN|m
继续错下去:不睡觉你下午该没精神了。blablabla....@@... 3eS
*U`_ #1` lJ
TYh_uox6 正确找台阶:那我睡去了!(如果爸爸也在家就说“那我和爸爸去了!”) Snf1vH
M%Dv-D{
qHQ#^jH 下次预防:直接拿两本绘本到孩子面前问:“睡觉前你想听哪本?” ax+P)yz f^[:w1X$sM
如果你和其他大人都进屋睡觉了孩子一个人反而玩的更开心,那可能他是真的不困哦。 _^pg!j[Fy} =M+enSu
T*sB Wn'am 如此方法也适用于刷牙,劝吃饭等等,如果孩子说不,那给自己个台阶下:那我先去刷了哦,我刷完牙就关灯睡觉啦;你不吃那我吃了哦,我正好肚子还没吃饱! W"L;8u
/MQI5Djg LZG~1tf
dKwY\)\ 有时候,对于孩子的要求我们满足不了时,也可以用机智幽默来让孩子无话可说哦。还记得三年前看《爸爸去哪儿3》时,里面有一幕让我印象深刻: H-aSLc
WAt | J2 P~"`Og+
j?rq%rQd 肉轩在和爸爸邹市明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又累又饿: ~%o?J"y 肉轩:爸爸我好饿。 L[FNr& 邹爸:我也好饿! ir*T,O
2J 肉轩:……(什么也不说了,继续前进)^^ $x%VUms XQ]5W(EP
v"dj%75O?e 是不是很赞?!赶快用起来吧!想要孩子合作不需要吼叫和打骂,也不需要以牺牲孩子的感受为代价,命令威胁惩罚都是下下招! m"Y|xv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