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a+@g,w7# 孩子总要犯错。面对犯错的孩子,打骂是下下之策,这我们都知道。
YJdM6 可如果不“给点颜色”,孩子又“不长记性”。
B:Y"X:Y 怎么办好呢?
z,pKyInw 看完下面这个例子,你会找到答案。
iI T7pq1 oasp/Y.p 丁丁想玩妈妈的
手机,但是妈妈没同意。趁妈妈不注意,丁丁就偷偷拿起了手机。可是他一不下心,砰的一声,手机掉地上,屏幕摔碎了。
N 4Kj)E@ 妈妈闻声而来。
1vKAJ<4W 如果你是这位妈妈,你会怎么做呢?
oYOR%'0*m+ nn[OC=cDN 选项一
!C13E lf 妈妈暴怒,喊道:“不是说了不准玩妈妈手机吗?手机多钱你知道吗?不给你买新衣服了!玩具没收!”
qWz%sT?C3L ]-ad\PI$ MIa#\tJj 第一次遭遇吼叫,孩子往往被吓得哇哇大哭。N多次之后,孩子可能会就产生免疫抗体了,聪明的孩子还会总结出:妈妈就不会不给买新衣服,没收的玩具最后还是随便玩。所以不管妈妈怎样怒吼,他根本不当回事。
Er /:iO)_ X{cFqW7 通常孩子挨打就是在这种情况,气急了的妈妈认为“不打不行了”。然而,打孩子也一样,也是时间长了就失效了。
j#:IG/)GL D d['e 选项二
D%[yAr;r 妈妈理解孩子,并安慰孩子,说:“没事的,妈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下次我们一定小心好吗?”孩子点点头。
1dDK(RBbQ +i"^"/2f{ ^n Gj 7b 比起选项一,选项二就科学吗?
!1G6ZC:z 8@b,>l$ 选项的做法表面上充满了对孩子的爱、尊重和理解,实际上却没有给孩子任何失败的经验,没有起到教育意义,反而是在纵容孩子。从此以后,孩子直接不把犯错当个事儿了。而且特别容易不珍惜东西、不珍惜父母家人的爱,变得唯我独尊,对父母家人不断所求,并把这种所求当做理所当然。
|^l17veA@ Rq`B'G9|c 那么,身为家长的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还有选项三。
UnTnc6Bo7W mhh^kwW 选项三
in}d(%3h 妈妈:天哪,我的手机被摔坏了!好心疼啊,我心爱的手机啊!
{}gx;v) 丁丁:对不起妈妈,我不是故意的……
/e|vz^#+1, vXA+o)*#/ 妈妈:我相信你是真心道歉的。但是你摔坏了我的手机,要负责任。
kAc8[Hn 丁丁:什么是负责任?
,#n$YT7 妈妈:就是摔坏了东西要赔偿。
"[A]tklP 丁丁:我只是不小心而已……
=CBY_ 妈妈:那也要负责任。先陪妈妈去修手机吧。
\
@XvEx% 1jHugss9| 妈妈带着丁丁去修手机,换了一个屏幕,丁丁看到了自己摔坏手机的后果。
}eKY%WU>O 丁丁:妈妈,我把我心爱的玩具赔给你吧。
`Vph=`0 妈妈:好吧。
qPal'c0 Xy(8} g$X4ZRSel 可能有的家长会说,我要孩子的玩具有什么用,最后还不是又给他玩了?
|E]`rfr 0iS"V^aH 不是的。
^w|D^F=o CuT~
Bj 孩子以后要玩这个玩具是可以的,那是因为妈妈会分享;但是孩子玩之前必须经过妈妈的同意,因为玩具的所有权已经属于妈妈。这些界限在家庭生活中是有必要明确的。
}EJAC*W, 'Cr2&
dy 经过这番之后,孩子再遇到同类事情,比如踩坏了别人的发卡、摔坏了别人的小
汽车等,他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ENoGV;WG M3m)ui z 第一是体会到受损失的对方的心情,诚意道歉;
olA 1,8 h"#[{$( 第二是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赔偿。
8d|/^U.w~V {Xr|L 这样的小伙伴谁不喜欢?他的朋友会越来越多。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也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大写的人。
wE*o1.
Dk^,iY(u 现在我们知道,在孩子犯错的过程中,家长应该:
%?2:1o 第一,引导孩子体会对方的心情,引导孩子道歉。
oU|yBs1 第二,让孩子看到自己犯错导致的后果,引导孩子做出赔偿。
{&u`d.Lk2p O+f'Ql 在这个故事中,关于“小孩能不能玩手机”这个问题不是冲突的重点,可以先放一放,等过段时间再说。同时跟孩子讲两个道理,容易让孩子混乱。而且同时数落多个错误,容易引起孩子逆反,效果并不好。
JSp V2c5Q 79HKfG2+KB 孩子总是要犯错的。
MBp,!_Q6 大人总是有义务有责任去引导孩子怎样正确面对自己所犯的错误。
6KH&-ffd 这个小故事,爸爸妈妈们以为然吗?
!H)Cua) {$
a
$m Y8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