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Y'd_ 孩子总要犯错。面对犯错的孩子,打骂是下下之策,这我们都知道。
/d=$,q1 可如果不“给点颜色”,孩子又“不长记性”。
HIU@m< 怎么办好呢?
B#DV<%GPl 看完下面这个例子,你会找到答案。
AHA*yC 8r|LFuI 丁丁想玩妈妈的
手机,但是妈妈没同意。趁妈妈不注意,丁丁就偷偷拿起了手机。可是他一不下心,砰的一声,手机掉地上,屏幕摔碎了。
UF{2Gx 妈妈闻声而来。
M)xK+f2_[ 如果你是这位妈妈,你会怎么做呢?
zR
.MXr iBi/9 选项一
cnc$^[c 妈妈暴怒,喊道:“不是说了不准玩妈妈手机吗?手机多钱你知道吗?不给你买新衣服了!玩具没收!”
B 3h<K}
dg!sRm1iZ: ZRHTvxf 第一次遭遇吼叫,孩子往往被吓得哇哇大哭。N多次之后,孩子可能会就产生免疫抗体了,聪明的孩子还会总结出:妈妈就不会不给买新衣服,没收的玩具最后还是随便玩。所以不管妈妈怎样怒吼,他根本不当回事。
vLke,MKW a@a1/3 通常孩子挨打就是在这种情况,气急了的妈妈认为“不打不行了”。然而,打孩子也一样,也是时间长了就失效了。
Qm-P& g- ES~]rPVS 选项二
:U*[s$ 妈妈理解孩子,并安慰孩子,说:“没事的,妈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下次我们一定小心好吗?”孩子点点头。
Ov|j{}=L=9
qb<gh D=j +?<jSmGW 比起选项一,选项二就科学吗?
g\.N>P@Bu /f[_]LeV] 选项的做法表面上充满了对孩子的爱、尊重和理解,实际上却没有给孩子任何失败的经验,没有起到教育意义,反而是在纵容孩子。从此以后,孩子直接不把犯错当个事儿了。而且特别容易不珍惜东西、不珍惜父母家人的爱,变得唯我独尊,对父母家人不断所求,并把这种所求当做理所当然。
gMvvDP!Wp pE<' '` 那么,身为家长的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还有选项三。
lV
9q;!/1 !eq]V9 选项三
^
UzF
nW@a 妈妈:天哪,我的手机被摔坏了!好心疼啊,我心爱的手机啊!
1=X=jPwO C 丁丁:对不起妈妈,我不是故意的……
G](K2= mOB\ `&h5 妈妈:我相信你是真心道歉的。但是你摔坏了我的手机,要负责任。
%;5hHRA 丁丁:什么是负责任?
+{I\r| 妈妈:就是摔坏了东西要赔偿。
L$xRn/\ 丁丁:我只是不小心而已……
~V&ReW/ 妈妈:那也要负责任。先陪妈妈去修手机吧。
p\WUk@4 w s=T R 妈妈带着丁丁去修手机,换了一个屏幕,丁丁看到了自己摔坏手机的后果。
`R> O5Rv 丁丁:妈妈,我把我心爱的玩具赔给你吧。
}rE|\p> 妈妈:好吧。
Esjv^* v9-
zaZ}:N/w(z M<)2 可能有的家长会说,我要孩子的玩具有什么用,最后还不是又给他玩了?
GCKl[<9* Ae#6=]V+^ 不是的。
LJy'wl #r:`bQ0; 孩子以后要玩这个玩具是可以的,那是因为妈妈会分享;但是孩子玩之前必须经过妈妈的同意,因为玩具的所有权已经属于妈妈。这些界限在家庭生活中是有必要明确的。
LTe7f8A {5udol5? 经过这番之后,孩子再遇到同类事情,比如踩坏了别人的发卡、摔坏了别人的小
汽车等,他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c^-DAgB 5dF=DCZ 第一是体会到受损失的对方的心情,诚意道歉;
*LRGfk+h ^sKXn:) 第二是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赔偿。
3EvA 5K. .%rR 这样的小伙伴谁不喜欢?他的朋友会越来越多。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也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大写的人。
XbC8t &Q], O5Lv:qAa 现在我们知道,在孩子犯错的过程中,家长应该:
["}A#cO652 第一,引导孩子体会对方的心情,引导孩子道歉。
I/aAx.q 第二,让孩子看到自己犯错导致的后果,引导孩子做出赔偿。
bwJi[xF
%\cC]<> 在这个故事中,关于“小孩能不能玩手机”这个问题不是冲突的重点,可以先放一放,等过段时间再说。同时跟孩子讲两个道理,容易让孩子混乱。而且同时数落多个错误,容易引起孩子逆反,效果并不好。
z aF0nov ]S L&x:/- 孩子总是要犯错的。
=oME~oB~ 大人总是有义务有责任去引导孩子怎样正确面对自己所犯的错误。
FQFENq''B 这个小故事,爸爸妈妈们以为然吗?
.y/b$|d, dx}/#jMa qt(:bEr^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