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RRf"B 孩子总要犯错。面对犯错的孩子,打骂是下下之策,这我们都知道。
HTyLJe 可如果不“给点颜色”,孩子又“不长记性”。
QPfc(Z 怎么办好呢?
Q_Gi]M9 看完下面这个例子,你会找到答案。
>2Kh0rIH dX)GPC-D7 丁丁想玩妈妈的
手机,但是妈妈没同意。趁妈妈不注意,丁丁就偷偷拿起了手机。可是他一不下心,砰的一声,手机掉地上,屏幕摔碎了。
PoT`}-9 妈妈闻声而来。
/;utcc 如果你是这位妈妈,你会怎么做呢?
QV&D l_ AqV7\gdOC 选项一
9J?wO9rI 妈妈暴怒,喊道:“不是说了不准玩妈妈手机吗?手机多钱你知道吗?不给你买新衣服了!玩具没收!”
uxzze~_+C
TqddOp uNHF'?X 第一次遭遇吼叫,孩子往往被吓得哇哇大哭。N多次之后,孩子可能会就产生免疫抗体了,聪明的孩子还会总结出:妈妈就不会不给买新衣服,没收的玩具最后还是随便玩。所以不管妈妈怎样怒吼,他根本不当回事。
19j+lCSvH 8A+SjJ4$ 通常孩子挨打就是在这种情况,气急了的妈妈认为“不打不行了”。然而,打孩子也一样,也是时间长了就失效了。
:Cp'm'omb T16{_ 选项二
?'<nx{!c 妈妈理解孩子,并安慰孩子,说:“没事的,妈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下次我们一定小心好吗?”孩子点点头。
2^l[(N
/>9OR zNIsf" 比起选项一,选项二就科学吗?
R<=zCE `: u,w:SM@*( 选项的做法表面上充满了对孩子的爱、尊重和理解,实际上却没有给孩子任何失败的经验,没有起到教育意义,反而是在纵容孩子。从此以后,孩子直接不把犯错当个事儿了。而且特别容易不珍惜东西、不珍惜父母家人的爱,变得唯我独尊,对父母家人不断所求,并把这种所求当做理所当然。
qIAoA. ivW(*c 那么,身为家长的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还有选项三。
.;*s`t YE9,KVV;$n 选项三
{1b Zg 妈妈:天哪,我的手机被摔坏了!好心疼啊,我心爱的手机啊!
oD$J0{K6 丁丁:对不起妈妈,我不是故意的……
pb=cBZ$ <Ce2r"U1e 妈妈:我相信你是真心道歉的。但是你摔坏了我的手机,要负责任。
ZAXN6h 丁丁:什么是负责任?
P`e!Z: 妈妈:就是摔坏了东西要赔偿。
`^4vT3e 丁丁:我只是不小心而已……
&w1P\4?G 妈妈:那也要负责任。先陪妈妈去修手机吧。
FGh]S-A 0JJS2oY/ 妈妈带着丁丁去修手机,换了一个屏幕,丁丁看到了自己摔坏手机的后果。
%,k][V 丁丁:妈妈,我把我心爱的玩具赔给你吧。
nVI!@qW 妈妈:好吧。
XGkkB
|\g5+fv9 p^'3Odd|O 可能有的家长会说,我要孩子的玩具有什么用,最后还不是又给他玩了?
\
5,MyB2/` Xt'sQ} 不是的。
}sOwp}FV8X |e2be1LD 孩子以后要玩这个玩具是可以的,那是因为妈妈会分享;但是孩子玩之前必须经过妈妈的同意,因为玩具的所有权已经属于妈妈。这些界限在家庭生活中是有必要明确的。
)}_a
0bt y})70w@+_ 经过这番之后,孩子再遇到同类事情,比如踩坏了别人的发卡、摔坏了别人的小
汽车等,他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P(K2q3 (bh95X 第一是体会到受损失的对方的心情,诚意道歉;
''Cay0h :"!9_p(,, 第二是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赔偿。
T.qNCJmB >z.<u|r2 这样的小伙伴谁不喜欢?他的朋友会越来越多。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也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大写的人。
hc'-Dh /*c\qXA5 现在我们知道,在孩子犯错的过程中,家长应该:
Ed
,D8ND 第一,引导孩子体会对方的心情,引导孩子道歉。
1M}&Z H 第二,让孩子看到自己犯错导致的后果,引导孩子做出赔偿。
4X*>H ^J\~XYg{7 在这个故事中,关于“小孩能不能玩手机”这个问题不是冲突的重点,可以先放一放,等过段时间再说。同时跟孩子讲两个道理,容易让孩子混乱。而且同时数落多个错误,容易引起孩子逆反,效果并不好。
m:/wG&
!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