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Kux5u_ 孩子总要犯错。面对犯错的孩子,打骂是下下之策,这我们都知道。
/q]@|5I 可如果不“给点颜色”,孩子又“不长记性”。
S5!2%-;<k 怎么办好呢?
Zt=X
%M|aw 看完下面这个例子,你会找到答案。
V>SA3
a{,t@G
丁丁想玩妈妈的
手机,但是妈妈没同意。趁妈妈不注意,丁丁就偷偷拿起了手机。可是他一不下心,砰的一声,手机掉地上,屏幕摔碎了。
)Me&xQTn 妈妈闻声而来。
&6EfybAt^_ 如果你是这位妈妈,你会怎么做呢?
xFnMXht 6w,xb&S 选项一
Pl6=._
妈妈暴怒,喊道:“不是说了不准玩妈妈手机吗?手机多钱你知道吗?不给你买新衣服了!玩具没收!”
y}`%I&]n
t,6=EK*3T d(XWt;KK 第一次遭遇吼叫,孩子往往被吓得哇哇大哭。N多次之后,孩子可能会就产生免疫抗体了,聪明的孩子还会总结出:妈妈就不会不给买新衣服,没收的玩具最后还是随便玩。所以不管妈妈怎样怒吼,他根本不当回事。
nQ6'yd" giq`L1< 通常孩子挨打就是在这种情况,气急了的妈妈认为“不打不行了”。然而,打孩子也一样,也是时间长了就失效了。
VG^-aR_F \ed(<e> 选项二
=)bc/309 妈妈理解孩子,并安慰孩子,说:“没事的,妈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下次我们一定小心好吗?”孩子点点头。
*k$&Hcr$
n-_w0Y OR{"9)I 比起选项一,选项二就科学吗?
\_'pUp22 _v,n~a}& 选项的做法表面上充满了对孩子的爱、尊重和理解,实际上却没有给孩子任何失败的经验,没有起到教育意义,反而是在纵容孩子。从此以后,孩子直接不把犯错当个事儿了。而且特别容易不珍惜东西、不珍惜父母家人的爱,变得唯我独尊,对父母家人不断所求,并把这种所求当做理所当然。
']D( ({%g df\>-Hl 那么,身为家长的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还有选项三。
lU&IS?^? LlqhZetS 选项三
O}V2>W$ 妈妈:天哪,我的手机被摔坏了!好心疼啊,我心爱的手机啊!
Z;:-8 HPDY 丁丁:对不起妈妈,我不是故意的……
mqw.v$> p,fin?nW c 妈妈:我相信你是真心道歉的。但是你摔坏了我的手机,要负责任。
K-5)Y+| > 丁丁:什么是负责任?
t|lv6-Hy9 妈妈:就是摔坏了东西要赔偿。
JN!YRcj 丁丁:我只是不小心而已……
ma~`&\xE 妈妈:那也要负责任。先陪妈妈去修手机吧。
2S/7f: "bH ~CG:Y 妈妈带着丁丁去修手机,换了一个屏幕,丁丁看到了自己摔坏手机的后果。
H[Cn@XE 丁丁:妈妈,我把我心爱的玩具赔给你吧。
lHXH03 妈妈:好吧。
PGGJpD?
VGIc|Q=F q[ZYlF,Ho 可能有的家长会说,我要孩子的玩具有什么用,最后还不是又给他玩了?
CcQ|0 us+adS.l& 不是的。
yhmW-#+^e jL$X3QS: 孩子以后要玩这个玩具是可以的,那是因为妈妈会分享;但是孩子玩之前必须经过妈妈的同意,因为玩具的所有权已经属于妈妈。这些界限在家庭生活中是有必要明确的。
)-oNy-YL +\Q@7Lj 经过这番之后,孩子再遇到同类事情,比如踩坏了别人的发卡、摔坏了别人的小
汽车等,他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1[ Pbsb ZAwl,N){ 第一是体会到受损失的对方的心情,诚意道歉;
-:q7"s-}b 10^=1@U 第二是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赔偿。
(PF (,B @pz2}Hd| 这样的小伙伴谁不喜欢?他的朋友会越来越多。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也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大写的人。
\ZH=$c*W uzD{ewR/.y 现在我们知道,在孩子犯错的过程中,家长应该:
na)_8r~ 第一,引导孩子体会对方的心情,引导孩子道歉。
7Cjrh"al" 第二,让孩子看到自己犯错导致的后果,引导孩子做出赔偿。
?`$4ZDM UHWunI S 在这个故事中,关于“小孩能不能玩手机”这个问题不是冲突的重点,可以先放一放,等过段时间再说。同时跟孩子讲两个道理,容易让孩子混乱。而且同时数落多个错误,容易引起孩子逆反,效果并不好。
tWuQKN`_ $mlcaH 孩子总是要犯错的。
@P?*<b{ 大人总是有义务有责任去引导孩子怎样正确面对自己所犯的错误。
KhvCkQMI@ 这个小故事,爸爸妈妈们以为然吗?
^;d;b< 3t'K@W?AJh ;Wdo*y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