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9EdlT 孩子总要犯错。面对犯错的孩子,打骂是下下之策,这我们都知道。
B{#I:Rs9 可如果不“给点颜色”,孩子又“不长记性”。
At>DjKx]O 怎么办好呢?
(OL4Ex' ] 看完下面这个例子,你会找到答案。
)m)-o4c 6l1jMm|=
X 丁丁想玩妈妈的
手机,但是妈妈没同意。趁妈妈不注意,丁丁就偷偷拿起了手机。可是他一不下心,砰的一声,手机掉地上,屏幕摔碎了。
iByf{ I>+ 妈妈闻声而来。
|F[+k e 如果你是这位妈妈,你会怎么做呢?
Y('#jU djG*YM\B 选项一
50wulGJud 妈妈暴怒,喊道:“不是说了不准玩妈妈手机吗?手机多钱你知道吗?不给你买新衣服了!玩具没收!”
{9pZ)tB
}?i0
I #x60xz 第一次遭遇吼叫,孩子往往被吓得哇哇大哭。N多次之后,孩子可能会就产生免疫抗体了,聪明的孩子还会总结出:妈妈就不会不给买新衣服,没收的玩具最后还是随便玩。所以不管妈妈怎样怒吼,他根本不当回事。
!hy-L_wL] 69NeQ$]( 通常孩子挨打就是在这种情况,气急了的妈妈认为“不打不行了”。然而,打孩子也一样,也是时间长了就失效了。
MrFQ5:= Vwf$JdK%&l 选项二
}C?'BRX 妈妈理解孩子,并安慰孩子,说:“没事的,妈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下次我们一定小心好吗?”孩子点点头。
,PW'#U:
Tv=mgH=b WDD%Q8ejV& 比起选项一,选项二就科学吗?
P>D)7V9Hh 2- h{N 选项的做法表面上充满了对孩子的爱、尊重和理解,实际上却没有给孩子任何失败的经验,没有起到教育意义,反而是在纵容孩子。从此以后,孩子直接不把犯错当个事儿了。而且特别容易不珍惜东西、不珍惜父母家人的爱,变得唯我独尊,对父母家人不断所求,并把这种所求当做理所当然。
[yQt^!; R|, g< 那么,身为家长的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还有选项三。
783,s_ Rsk4L0 选项三
TDjm2R~9FS 妈妈:天哪,我的手机被摔坏了!好心疼啊,我心爱的手机啊!
JR21>;l#2 丁丁:对不起妈妈,我不是故意的……
-f^tE,- @n /nH?L 妈妈:我相信你是真心道歉的。但是你摔坏了我的手机,要负责任。
q~o<*W 丁丁:什么是负责任?
I6av6t} 妈妈:就是摔坏了东西要赔偿。
$( kF# 丁丁:我只是不小心而已……
ie95rZp 妈妈:那也要负责任。先陪妈妈去修手机吧。
/Iokf@5 0i>5<ej,f 妈妈带着丁丁去修手机,换了一个屏幕,丁丁看到了自己摔坏手机的后果。
&h)yro 丁丁:妈妈,我把我心爱的玩具赔给你吧。
()?(I?II 妈妈:好吧。
4.aZ#c91_
1(R}tRR7 R v{N`.~,^ 可能有的家长会说,我要孩子的玩具有什么用,最后还不是又给他玩了?
Lg.gfny[(t ]Q1yNtN 不是的。
8/cX]J %)1?TU 孩子以后要玩这个玩具是可以的,那是因为妈妈会分享;但是孩子玩之前必须经过妈妈的同意,因为玩具的所有权已经属于妈妈。这些界限在家庭生活中是有必要明确的。
F~W6Bp^W G~[x
3L' 经过这番之后,孩子再遇到同类事情,比如踩坏了别人的发卡、摔坏了别人的小
汽车等,他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fU}ub2_in 3(N$nsi 第一是体会到受损失的对方的心情,诚意道歉;
[l??A3G b. '-?Nn 第二是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赔偿。
lb3bm)@: ?e4YGOe. 这样的小伙伴谁不喜欢?他的朋友会越来越多。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也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大写的人。
RSRS wkC ;xj?z\=Pg 现在我们知道,在孩子犯错的过程中,家长应该:
4E+e}\r:6 第一,引导孩子体会对方的心情,引导孩子道歉。
\?-<4Bc@ 第二,让孩子看到自己犯错导致的后果,引导孩子做出赔偿。
k]|~>9eY] JFmC\ 在这个故事中,关于“小孩能不能玩手机”这个问题不是冲突的重点,可以先放一放,等过段时间再说。同时跟孩子讲两个道理,容易让孩子混乱。而且同时数落多个错误,容易引起孩子逆反,效果并不好。
J!(<y(l lfgq=8d 孩子总是要犯错的。
'<)n8{3Q5w 大人总是有义务有责任去引导孩子怎样正确面对自己所犯的错误。
rXP,\ ]r+ 这个小故事,爸爸妈妈们以为然吗?
.`H5cuF` L`TLgH&?R my1@41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