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9^t9S
大部分同学可能刚刚结束月考,这是新学期的第一次大型考试,如果眼睛只盯着这次考试成绩,那你就输了。 _ @NL;w:!
TCwFPlF|
这次考试最大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清楚的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情况,反思自己学习中的错误。 ArI2wM/v
X;
\+<LE
所以,无论你家孩子在这次考试后成绩是否理想,家长都应先帮孩子反思之前的学习情况,找到学习上的不足。 s^G.]%iU
y1eWpPJa
梅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通过这篇文章,好好反思一下。 =vCY?I$P
6
6EV$*dRL
'j8:vq^d
学生反思学习习惯 SuJ aL-;
*e TqVG.
1. 自学预习的习惯 VGy<")8D/
+ZaSM~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老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 '6iEMg&3
,Bi.1
%$
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 #C74z$
jjB~G^n
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Z*]9E^
["k,QX
2. 专心上课的习惯 O~#!l"0 L+
UJAv`yjG
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老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 Q^9_'t}X
K( c\wr\6
哪怕是你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还是要认真听,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在这过程中,尽量多理解记忆一些东西。 Jy`B!S_l
n`B:;2X,
3. 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Fx_z 6a
17%,7P9pg
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_/s$ZCd
|PCm01NU!
“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 ~zJbK. _
p?%y82E
要善于提出问题,要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积极思考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 VX0 %a@ur
wj$<t'MN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即迷惘,殆即疑惑。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z1 |TC
`_Zg3_K.dS
孟子所言之书,是专指《尚书》,今天可以理解为:对书本知识不可以全信,而应该批判地吸收。 urs,34h
36&e.3/#
4. 善于提问的习惯 wY{-BuXv
J9--tJ?[>o
积极提出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 F3[T.sf
;s = l52
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TTX5EDCrC
D(@S+r_ota
5. 切磋琢磨的习惯 i4Q@K,$
YNyk1cE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 KEo,m
Uou1mZz/
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一样,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 ` xEx^P^7
<SAzxo:I
6. 独立作业的习惯 O_muD\
g#pr yYz
做作业的同时也是一种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中学的作业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书面的,二是看书思考或实践操作的。 1Kw+,.@d
oQ/E}Zk@
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为了交教师的差,或是应付家长。 E!)xj.aS$
Tj`,Z5vy
有的同学做作业的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采取“拖、抄、代.……等等”,会做的马马虎虎,不会做的就不动笔; c(f
5FPM`hLT
有的学生好高骛远,简单的会而不对,复杂的对而不全。 ~]|6T~+]83
ouvA~/5
要重视做作业,在做习题时要认真思考,总结概念、原理的运用方法、解题的思路。 4<w.8rR:A
x*\Y)9Vgy
7. 仔细审题的习惯 Af~$TyX
+;(c:@>@,
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要学会抓字眼,抓关键词,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内容。 zOAd~E
~|DUt
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上的内涵与外延。
,h m\
wtLO!=B
:gv{F} ##
8. 练后反思的习惯 I3{PZhU.
\$~|ZwV{
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 Fh&G;aEq
:S{BbQ){]
第一,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 !7O+ogL
2G& a{
第二,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 R6<X%*&%
}<0BX \@I
第三,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 "+R+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