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R[FwB^7wJ
“某一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6@{^
)i&z!|/2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照出了父母的教育得失。 #J.v[bOWQ
nQuiRTU<
如果你的孩子有这10种表现,说明你把他教育得很好。 B4^+&B#
M_tY: v
孩子学会了控制情绪 vn"2"hPF|
cE}R7,y
~~[Sz#(
国庆回老家看到小外甥,他脾气特别不好,遇到一点小事就炸毛。 2@``=0z
K ~"J<798{
说不听,打没用,越管教越火上加油,常常搞得大人束手无策。 RZm}%6##ZC
iB[>uW
遇到一个动辄发怒的孩子,这是最让家长头疼的事。 t^0^He$Ot
p[BF4h{E
失控的情绪就像脱缰的野马,既影响孩子与世界的相处能力,也影响孩子未来事业的发展、家庭的幸福。 >
Y
<in/
8X=cGYC#
教育学博士钱志亮说: 8'Dp3x^W>
“学会如何控制情绪的孩子,长大后更自信,对待他人和世界的态度也更积极。” /.<tC(
B .p&,K
能控制情绪的孩子,情商更高,更能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未来更能与世界友好相处。 KlMrM% ;y
BIf E+L(
聪明的父母绝不以打骂教育孩子“别乱发脾气”。 (~F{c0\C
/\L|F?+@
而是耐心引导孩子解决问题,温柔抚慰挫败的孩子,同时控制自己的情绪。 BZy&;P
V5y8VT=I
遇事不急不躁的家长,才能教出冷静面对问题的孩子。 [%(}e1T(
3w9j~s
孩子可以想哭就哭 p<1z!`!P
'P{0K?{H-4
街上看到一个小姑娘,双眼浸满泪水,明明难过极了却又不敢哭。 &fJ92v?%^S
}Z
T{
因为闹着吃冰激凌,妈妈拒绝了,还吓唬她说:“你再哭,我就不管你了!” {9sA'5
`IQ01FuP
说罢掉头就走。 Jy)E!{#x
`oP<mLxle
小姑娘虽然吓得不敢再哭,可眼泪还是抑制不住地在她眼眶里打转。
7;dTQ.%n
%"GF+
不哭不闹,却让人无比心疼。 n}9vAvC
%,$Ms?,n`
如果孩子每次委屈的时候,只会忍着,其实是为人父母的失败。 C3kxw1*
"0o1M\6Z
因为孩子不确定自己是否被爱、被重视,即使心里痛苦也不敢说。 |;2Y|>=
a.+2h%b
不敢哭、不敢闹,即使开心时也做不到完全释放自己,活得自卑又拧巴。 >jEn>H?
fMe "r*SU
孩子能做到想哭就哭,其实是变好的征兆。 @xKLRw
" , c1z\
她既不压抑自己,也不讨好别人,始终忠诚于内心真实的自己,才能活得阳光而明朗。 Xg:w;#r,
>$,A [|R
孩子不会被坏心情打败 "KQ3EI/g
1{N73]-M: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事件屡有发生,而使孩子走上绝路的,在大人看来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Wx#((T
'N$hbl
教育的最高境界,不在于孩子取得怎样的成就,而是他成长为了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f}q4~NPn-
%M{qr!?uj
他们输了比赛不气馁,考试差了不沮丧,即使被批评了,也不会被坏心情打败。 ^UP!y!&N
NNZ%jJy?=,
支撑他们走出低谷的,唯有爱和鼓励。 pKDP1S#<
[Nb0&:$ay
有远见的家长懂得对孩子“察言观色”,及时捕捉孩子的心理变化,实时疏解孩子,避免孩子“钻牛角尖”。 m+p}Qi8i)
K8NoY6
如果孩子还不能释怀,可以带孩子打球、旅游、看电影,用各种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 su]CaHU
~_WsjD0O
打败孩子的,也许从来不是糟糕的人和事,而是他背后的孤立无援。 j.Ro(0%
GOJ*>GpS
有情感支持的孩子,即使遇见困难,也有底气自如应对。 =;DmD?nZ
[r'PGx
孩子懂得欣赏自己 BrYU*aPW;
,i>u>YNZ
把孩子养得自我感觉良好,这其实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 ,bT|:T@ny
x2p}0N
因为他乐观、自信,懂得欣赏自己、悦纳自己。 L3:dANG
nU]n]gd
不因成绩不好而自卑,不因比不过其他同学而妄自菲薄,也不因别人的评价影响自己的判断。 yM$@*od
Xd%c00"U
这样的孩子自我价值感更高,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获得快乐和满足。 DQ7+
CJ B
而这样“高价值感”的孩子,靠的是父母赋予价值。 O]{3aMs!Y
Gt4| ]
心理学上有一个“镜中我”概念,即人通过镜子认识自己的外貌,通过他人的评价认识自我。 S,Q!Xb@
IXb]\ )
孩子的价值感,就源于父母这面“镜子”。 "&jA
CI
Z;kRQ
父母认为孩子可爱,孩子便觉得自己可爱; f8`K8Y]4
*yJCnoF
父母认为孩子优秀,孩子便觉得自己优秀; QC7Ceeh]4
x)eYqH~i
父母认为孩子好,孩子便觉得自己好。 R;,&s!\<
p2T%Zl_
父母与孩子的互动方式,决定了孩子与自己的相处方式。 Uc,D&Og
WP, Ll\K)7
懂得接纳、尊重、欣赏孩子的父母,才能养出同样接纳、尊重、欣赏自己的孩子。 H..g2;D
s%h|>l[lKT
无论何时何地,孩子都能亮出信心 / fBi9=}+
5/j7 C>
杜根定律告诉我们:强者不一定是胜利者,但胜利迟早属于自信的人。 P7GuFn/p~2
D=}UKd
孩子需要自信,就像植物需要阳光和水。 UhuEE
q)%F#g
因为有信心能做好,他任何时候都敢展现自己,即使暂时做不好也不担心被训斥、嘲笑。 YXE?b@W"
utIR\e#:B
这种底气的习得,靠的是父母的鼓励和支持。 yl|?+
lz>YjK:
如果总盯着孩子的缺点,常用侮辱、挖苦等方式批评他不行,孩子的自尊心就会受到打击。 eliT<sw8
)cA#2mlS'1
那些消极负面的评价不断提醒着孩子的不足,他会慢慢变得畏首畏尾,不敢轻易展现自己。 ~!( (?8"
N
]/N}b
自卑,源于内在的负面自我评价,根植于内在的匮乏与无力。 [{.e1s<EK
lSv?!2
有远见的父母,懂得赋予孩子强大的底气。 +We_[Re`<
f,:SI&c\
有人托底的孩子,才有勇往直前的勇气。 61|uvTX
i0`<`qSQh
孩子能体会到独处的快乐 &u5OL?>
S9~X#tpKe
如果你的孩子一个人也能自得其乐,不要轻易打扰他。 AR9D;YfR~
C^ngdba\
能享受独处的孩子,才能集中精神做好一件事,保持高度的专注。 tfzIem
j8p</gd
这种孩子学习效率更高,更善于静下心来独立思考,不会轻易被外面的声音影响自己的判断,更能活出真实的自我。 :^7P. lhK
%:I\M)t}k
如日本作家午堂登纪雄所说: ""cnZZ5)
“任何成长的节点和对生命深刻的理解,都必须经历独处和内省才能到达。” U ObI&*2
shjc`Tqm
羊群结伴而行,猛兽独自成行。 #/fh_S'Z
^):m^w.
独处,也是成长的力量。 6*`KC)a
`.3!
让孩子拥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有一段独处的时间,能够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喜欢的事。 gycjIy@t
qEvHrsw},
他在热闹中失去的,也能在独处中找回来。 d-e6hI4b
r0ml|PX
孩子总是沉浸在阅读里 *?|LE
C
, 'WhF-
犹记得一年级新生开学第一周时,有家长在群里问老师:今天有作业吗? EBjSK/
VOc_7q_=
现在的一、二年级孩子,放学后是不准布置作业的,但老师还是提了一个小建议:培养阅读习惯,每天坚持30分钟。 ^mWOQ*zi;
O;RsYs9
因为,从小就爱阅读的孩子,其优势将在上中学后会明显体现出来。 >B)&mC$$S
C9^[A4O@X!
加拿大国家首席教授基思·斯坦诺维奇指出,阅读也是有“马太效应”的。 o&]b\dV
7_Yxz$m
越爱阅读的孩子理解能力、学习能力越强,这又进一步刺激了他的求知欲,越发喜欢阅读。 [RtTi<F^
t)|*-=
良性循环一段时间之后,爱阅读与不爱阅读的孩子,差距将越来越大。 "YU<CO;4VV
E6"+\-e
家庭教育至关重要的一环,就是父母督促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 yWI30hW
9>gxJ7pY
低年级的孩子识字量有限,父母陪读可以激发他的阅读兴趣。 O
<;Au|>*
O$QtZE61
高年级的孩子能自行阅读了,可为他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他养成每天读几页书的习惯。 qYD$_a
NQQ+l0txI
让孩子“以书为友”,才是他一辈子的财富。 lJaR,,
~{Gbu oH
孩子喜欢无忧无虑地玩耍 HUF],[N
/.1c<!
经常有人疑惑:过去的孩子也挨骂也还挨打,为什么心理问题没有这么多? u{#}Lo>B #
l1 (6*+
我们作为过来人都知道,小时候不但父母打,老师也比现在更严。 0V*B3V<
Y~ j.Kt
但我们小时候有更多的时间玩,一玩起来,大人的唠叨、批评、打骂全部都抛之于脑后了,排解烦恼的机会有很多。 zrt \]h+
Hc?8Q\O:
不像今天,孩子本该玩耍的时间全部用来刷题和学习了。 E'3=qTbiD
C:S*juK
殊不知,玩是一种更高效的学习方式。 /Y=Cg%+
tHF-OarUO
脑科学家洪兰说:“玩不是学习的敌人,而是学习的伙伴,是大脑成长的营养剂。” wf47Ulx
=l6aSr
孩子玩耍时更专注,大脑思维更灵活,而且还能在跟同龄人玩耍中发展社交能力,能多方面提高综合素质。 j8k5B"
}j=UO*|
所以,别再把孩子关在家里了! V<X[>C'
12
y=Eh
每天至少给孩子1个小时的户外玩耍时间,10年后,你将收获一个更能适应社会的孩子。 |C:^BWrU*
${(v
Er#}k
孩子懂得与人为善 bI~ R6o
O@*7O~eO
哈佛大学一项研究表明,80%的父母更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不关心孩子“是否懂得关心他人”。 T:
zO9C/
WXJEAje
所以在录取学生时,更倾向于录取那些“关心他人和社会”的学生。 Z(Styn/x
}yQ&[Mt
人品,比能力更能决定孩子的命运。 0$RZ~
R*Jnl\?>@
一个孩子如果没有良善的底线,长大后很可能做出违背道德或者法律的事。 Yj%hgb:)
j\W"P_ dpd
轻则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危害个人发展,重则伤害他人,危害社会。 aYTVYg
XY1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