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30阅读
  • 0回复

[城中]孩子有这10种表现,说明你把他教育得很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信分享→
 

发帖
1003
港币
900
威望
2964
来自
人生阶段
单身
职业
企业员工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6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 ca<L  
“某一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l8G1N[  
Z@s[8wrmPl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照出了父母的教育得失。 (.UU40:t  
Ar<5UnT  
如果你的孩子有这10种表现,说明你把他教育得很好。 {0,b[  
8:0/Cj  
孩子学会了控制情绪 30v xOkS  
8\s#law  
l`"?K D  
国庆回老家看到小外甥,他脾气特别不好,遇到一点小事就炸毛。 [H*JFKpx  
/?;'y,(Q  
说不听,打没用,越管教越火上加油,常常搞得大人束手无策。 jL-2 }XrA  
v~ >Bbe  
遇到一个动辄发怒的孩子,这是最让家长头疼的事。 p_I^7 $  
F^GNOD3J  
失控的情绪就像脱缰的野马,既影响孩子与世界的相处能力,也影响孩子未来事业的发展、家庭的幸福。 |y^=(|eM  
,zgz7  
教育学博士钱志亮说: iqlb,8  
“学会如何控制情绪的孩子,长大后更自信,对待他人和世界的态度也更积极。” h(=<-p @  
+zh\W9  
能控制情绪的孩子,情商更高,更能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未来更能与世界友好相处。 RJD{l+  
)Fx]LeI;  
聪明的父母绝不以打骂教育孩子“别乱发脾气”。 lTC0kh  
@k i|# ro  
而是耐心引导孩子解决问题,温柔抚慰挫败的孩子,同时控制自己的情绪。 @T^FOTW  
35l%iaj]G5  
遇事不急不躁的家长,才能教出冷静面对问题的孩子。 xt|^~~ /  
Ao\P|K9MyL  
孩子可以想哭就哭 YYpC!)  
].Yz =:  
街上看到一个小姑娘,双眼浸满泪水,明明难过极了却又不敢哭。 DgT]Nty@b  
yeiIP  
因为闹着吃冰激凌,妈妈拒绝了,还吓唬她说:“你再哭,我就不管你了!” !7DDPJ~  
{&+M.Xn  
说罢掉头就走。 x$q}lJv_  
 .2&L.  
小姑娘虽然吓得不敢再哭,可眼泪还是抑制不住地在她眼眶里打转。 k9%o{Uzy  
XP)^81i|  
不哭不闹,却让人无比心疼。 1 ^|#QMT  
8&U Mmbgy  
如果孩子每次委屈的时候,只会忍着,其实是为人父母的失败。 # Wi?I =,  
?z>J7 }w*=  
因为孩子不确定自己是否被爱、被重视,即使心里痛苦也不敢说。 1["i,8zB  
o8X_uKEI  
不敢哭、不敢闹,即使开心时也做不到完全释放自己,活得自卑又拧巴。 *H!BThft4  
\-yI dKj  
孩子能做到想哭就哭,其实是变好的征兆。 GST#b6S  
f-18nF7{  
她既不压抑自己,也不讨好别人,始终忠诚于内心真实的自己,才能活得阳光而明朗。 pg%(6dqK4  
,ayEZ#4.m  
孩子不会被坏心情打败 =mXC,<]  
Z"VP<-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事件屡有发生,而使孩子走上绝路的,在大人看来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GQYR`;>  
W{-g?)Tou  
教育的最高境界,不在于孩子取得怎样的成就,而是他成长为了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0B(s+#s  
KO "/  
他们输了比赛不气馁,考试差了不沮丧,即使被批评了,也不会被坏心情打败。 Rq|6d M6H  
_M%>Qm  
支撑他们走出低谷的,唯有爱和鼓励。 3O,nNt;L{  
a <C?- g|  
有远见的家长懂得对孩子“察言观色”,及时捕捉孩子的心理变化,实时疏解孩子,避免孩子“钻牛角尖”。 {wC*61@1  
v,iZnANZ&P  
如果孩子还不能释怀,可以带孩子打球、旅游、看电影,用各种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 IL|Q-e}Ol  
pa46,q&M  
打败孩子的,也许从来不是糟糕的人和事,而是他背后的孤立无援。 S]fu M%  
&{e ]S!D  
有情感支持的孩子,即使遇见困难,也有底气自如应对。 ?9t4>xKn  
H$Kc~#=  
孩子懂得欣赏自己 ;qaPK2 a8  
1_t+lJI9j  
把孩子养得自我感觉良好,这其实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 @<P2di  
P!]uJ8bi  
因为他乐观、自信,懂得欣赏自己、悦纳自己。 t+a.,$U  
Po58@g  
不因成绩不好而自卑,不因比不过其他同学而妄自菲薄,也不因别人的评价影响自己的判断。 B>nj{W<o  
HQ@g6  
这样的孩子自我价值感更高,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获得快乐和满足。 t,r]22I,`  
joI)6c  
而这样“高价值感”的孩子,靠的是父母赋予价值。 D^4nT,&8  
>Lo\?X~  
心理学上有一个“镜中我”概念,即人通过镜子认识自己的外貌,通过他人的评价认识自我。 36Lkcda[  
VgVDTWs7  
孩子的价值感,就源于父母这面“镜子”。 bL xZ 5C7t  
~vA{I%z5~  
父母认为孩子可爱,孩子便觉得自己可爱; TVcA%]y{;  
fHd[8{;P:  
父母认为孩子优秀,孩子便觉得自己优秀; F q~uuQ  
<<!fA ><W  
父母认为孩子好,孩子便觉得自己好。 HF0G=U}i  
eyK xnBz  
父母与孩子的互动方式,决定了孩子与自己的相处方式。 # ][i!9$  
i2Wvu3,D3-  
懂得接纳、尊重、欣赏孩子的父母,才能养出同样接纳、尊重、欣赏自己的孩子。 t.8r~2(?  
A1/@KC"&{G  
无论何时何地,孩子都能亮出信心 @Fc:9a@  
QdgJNT<=H,  
杜根定律告诉我们:强者不一定是胜利者,但胜利迟早属于自信的人。 ": vGs_$  
%>$<s<y  
孩子需要自信,就像植物需要阳光和水。 4|K\pCw  
Dnd; N/9  
因为有信心能做好,他任何时候都敢展现自己,即使暂时做不好也不担心被训斥、嘲笑。 U> lf-iI2B  
]L~NYe9  
这种底气的习得,靠的是父母的鼓励和支持。 Wh i#Ii~  
RiQ ]AsTtl  
如果总盯着孩子的缺点,常用侮辱、挖苦等方式批评他不行,孩子的自尊心就会受到打击。 k\[(;9sf.  
42]7N3:'  
那些消极负面的评价不断提醒着孩子的不足,他会慢慢变得畏首畏尾,不敢轻易展现自己。 HaVhdv3L  
!p+54w\ 2  
自卑,源于内在的负面自我评价,根植于内在的匮乏与无力。 l~"T>=jq3  
Hk*1Wrs*  
有远见的父母,懂得赋予孩子强大的底气。 Q3WI @4  
jh/,G5RM9  
有人托底的孩子,才有勇往直前的勇气。 opa}z-7>^  
+51heuu[o  
孩子能体会到独处的快乐 y7hDMQ c'  
cTGd<  
如果你的孩子一个人也能自得其乐,不要轻易打扰他。 a qEZhMy  
36{GZDGQ  
能享受独处的孩子,才能集中精神做好一件事,保持高度的专注。 F6}RPk\=i  
Wu 0:X*>}p  
这种孩子学习效率更高,更善于静下心来独立思考,不会轻易被外面的声音影响自己的判断,更能活出真实的自我。 &Pb:P?I  
./ {79  
如日本作家午堂登纪雄所说: p XXf5adl<  
“任何成长的节点和对生命深刻的理解,都必须经历独处和内省才能到达。” $.vm n,:.  
U5kKT.M  
羊群结伴而行,猛兽独自成行。 V<UChD)N`  
nsI+04[F  
独处,也是成长的力量。 {3x>kRaKci  
\'Ae,q|w  
让孩子拥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有一段独处的时间,能够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喜欢的事。 DURWE,W>  
T [$-])iK  
他在热闹中失去的,也能在独处中找回来。 |^l_F1+w  
Ms|c" ?se  
孩子总是沉浸在阅读里 mcQL>7ts  
 p?f\/  
犹记得一年级新生开学第一周时,有家长在群里问老师:今天有作业吗? l(NQk> w  
_CHzwNU  
现在的一、二年级孩子,放学后是不准布置作业的,但老师还是提了一个小建议:培养阅读习惯,每天坚持30分钟。 }O*`I(  
3q'AgiW  
因为,从小就爱阅读的孩子,其优势将在上中学后会明显体现出来。 6C&&="uww  
o=R(DK# U  
加拿大国家首席教授基思·斯坦诺维奇指出,阅读也是有“马太效应”的。 CFh9@Nx  
7}VqXUwabx  
越爱阅读的孩子理解能力、学习能力越强,这又进一步刺激了他的求知欲,越发喜欢阅读。 _;03R{e*  
#VrIU8Q7'  
良性循环一段时间之后,爱阅读与不爱阅读的孩子,差距将越来越大。 GCJ[xn(_  
At\(/Z y  
家庭教育至关重要的一环,就是父母督促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 ;(?tlFc  
k^Qf |  
低年级的孩子识字量有限,父母陪读可以激发他的阅读兴趣。 }PJsPIa3j  
%]Z4b;W[Y  
高年级的孩子能自行阅读了,可为他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他养成每天读几页书的习惯。 Wa|V~PL+T  
gl+d0<R zw  
让孩子“以书为友”,才是他一辈子的财富。 aG]>{(~cL  
K\2{SjL:B  
孩子喜欢无忧无虑地玩耍 /-p!|T}w  
rD=D.1_   
经常有人疑惑:过去的孩子也挨骂也还挨打,为什么心理问题没有这么多? FL{?W(M  
12lX-~[["  
我们作为过来人都知道,小时候不但父母打,老师也比现在更严。 YJv$,Z&;HO  
jM\{*!7b  
但我们小时候有更多的时间玩,一玩起来,大人的唠叨、批评、打骂全部都抛之于脑后了,排解烦恼的机会有很多。 $ztsbV}  
SyVGm@  
不像今天,孩子本该玩耍的时间全部用来刷题和学习了。 ]^C 8Oh<  
 ;v.[aq  
殊不知,玩是一种更高效的学习方式。 B`mJT*B[  
Ef#LRcG-Z  
脑科学家洪兰说:“玩不是学习的敌人,而是学习的伙伴,是大脑成长的营养剂。” wNHn.  
j"nOxs  
孩子玩耍时更专注,大脑思维更灵活,而且还能在跟同龄人玩耍中发展社交能力,能多方面提高综合素质。 tQ{/9bN?P  
83c2y;|8  
所以,别再把孩子关在家里了! bvtpqI QZ  
m}'_Poc  
每天至少给孩子1个小时的户外玩耍时间,10年后,你将收获一个更能适应社会的孩子。 ]zlA<w8  
bq E'9GI  
孩子懂得与人为善 ZHK>0>;  
^;_~ mq.  
哈佛大学一项研究表明,80%的父母更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不关心孩子“是否懂得关心他人”。 ]$"eGHX  
."+lij=56  
所以在录取学生时,更倾向于录取那些“关心他人和社会”的学生。 5VV}wR  
6|NH*#s  
人品,比能力更能决定孩子的命运。 Kd-1EU  
-qj[ck(y  
一个孩子如果没有良善的底线,长大后很可能做出违背道德或者法律的事。 %C_tBNE <  
l?*DGW(t{  
轻则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危害个人发展,重则伤害他人,危害社会。 a6LL]_&g  
a%r!55.   
与人为善的品质也要从小养成,千万别以为小时候没学过的孩子,长大突然就懂了。 \o!3TK"N  
lfj5?y  
恰恰相反,儿童时期没被教育好的孩子,更容易陷入“自我中心”,自私自利。 W q<t+E[  
96^aI1:  
所以平常我们要教会孩子热心助人,关心他人,鼓励孩子主动表达善意。 w6s[|i)&  
I uxf`sd  
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率先给孩子做好道德的榜样。 /i"hViCrlG  
w5 .^meU  
人品好的家长,孩子也差不了。 '<o3x$6 *  
cp@Fj"  
孩子拥有让人羡慕的好睡眠 /Q3>w-h  
8Nzn%0(Q  
一个妈妈发帖求助:孩子晚上翻来翻去睡不着怎么办? <}J !_$A  
|4mvB2r  
家庭教育专家朱芳宜指出,孩子入睡困难一般是因为两方面的因素: {T-\BTh&Q  
5 e+j51  
一是情绪焦虑,孩子白天情绪积压过多,晚上放松时就释放出来了,干扰得他睡不着。 _uO$=4Sd  
zz*PAYl.  
二是没玩够,孩子的精力没有得到完全释放,控制运动的小脑与大脑不平衡,也会造成入睡困难。 6axxyh%  
&DMC\R*j  
睡不好的孩子不但影响身体健康,白天还会出现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能力下降等问题,影响学习。 (S!UnBb&  
==[(Mn,%d  
孩子每天都能睡个好觉,其实是家庭教育成功的体现。 Q~]oN  
59oTU  
因此,家长不仅要在临睡前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如建立固定睡眠仪式,睡前给孩子讲晚安故事、陪读,或者轻摸孩子后背,帮助孩子放松情绪。 Xd+H()nR  
s-IE}I?;  
白天还要保证至少1小时的户外运动,让孩子尽情释放情绪、多余精力。 vR\E;V  
2{h2]F  
另外,临睡前2小时不要让孩子接触电视、手机、电脑等蓝光产品,避免大脑过度兴奋。 =R=V  
D<J'\mo  
晚上大脑得到充分放松的孩子,白天才有充沛的精力好好成长。 x/O;8^b  
RU ~na/3  
|E >h*Y  
优秀的孩子都是相似的: {<ShUN  
K}CgFBk  
他们善良、勇敢,自信,自觉,连睡觉也格外香甜。 WhW}ZS'r  
6X@z(EEL  
既能享受玩耍时的欢乐,也能承受独处时的寂寞,内心强大无比。 <uuumi-!%G  
hH`x*:Qja  
这样身心两健康的孩子,离不开父母的辛苦付出。 i%9vZ  
VwI  
正如美国思想家艾默生所说: WRD z*Zf  
\( s `=(t  
“孩子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主要取决于他从第一个教育者那里所接受的爱、陪伴和榜样示范。” kD#n/R Bgf  
*5PQ>d G  
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父母是根,孩子是果。  Lw\u{E@  
y[XD=j  
父母给孩子怎样的教育,孩子就会拥有怎样的性格与命运。
 
回复标题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