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73阅读
  • 0回复

[城中]这部评分9.1的纪录片《他乡的童年》,告诉我们什么是良好的亲子关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信分享→
离线生生漫
 

发帖
817
港币
427
威望
1635
来自
人生阶段
职业
图酷模式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7
教育不是个事,而是父母愿意跟孩子在一起,感受彼此。 >|s=l`"Xz  
k@2gw]y"  
​​3年前,一位妈妈为了解决教育疑惑,走访6个国家。 u4 "+u"{d  
IE6/ E  
Z-Uq89[HZ  
不同国情背景造就不同的教育方式,这让她对教育有了深层、多元的思考。她将这些思考结合所见所闻,拍成纪录片——《他乡的童年》,分享给同样有教育困惑的父母。 \Q6Ip@?  
Cfj*[i4  
':,LZ A8A  
3年过去,《他乡的童年》依旧以9.1的高分,被无数教育者与父母推荐。因为片子的内容是关乎教育,本质内核却是:父母能给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 K!9=e7|P  
wFvilF V  
J+zqu  
作为本片导演,更是两个孩子妈妈,周轶君曾在圆桌派中说:教育不是个事,而是父母愿意跟孩子在一起,感受彼此。 mVkn~LD:0  
 84{<]y  
IFgF5VG6g  
是呀,父母只有跟孩子在一起,才能把孩子看在眼里。 b{oNV-<&{  
__9673y  
wqyAEVea'8  
孩子只有感受到被父母看见,他才愿意接受父母的爱与建议。 Wp'\NFe 8  
TwH(47|?Nt  
~ce.&C7cR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热衷探索什么是好教育,而恰恰忽视了,良好的亲子关系比给孩子什么教育更重要。 KpE#Ye&  
_Sg29qFK  
xv2;h4{<  
$5A XE;~{  
#01 _EY :vv  
|Mh;k 6  
良好的亲子关系,在于心而非时间 HCu1vjU(]  
1pn167IQL  
{T IGPK  
由于陪孩子时间不多,周轶君只能花心思。 YGHWO#!Gp  
n33SWE(  
Li'T{0)1)  
她的办法是:不区分成人时间和陪孩子时间。 gk&?h7P"<  
"7 l}X{b  
<7p2OPD  
她认为,有时间陪孩子读书、拼图游戏、做作业,做有教育意义的事固然好,但父母没有时间或者强行为了陪孩子做而做,这种陪伴效果并不好。孩子能感受到,父母并不是真的喜欢我的一切,这种陪伴更像是孩子与父母之间的 “被迫成全”。 w+}dm^X  
E,rPM  
YZk&'w  
周轶君带孩子参与到她的日常生活,让孩子走进大人世界,这既是孩子渴望,又是陪伴。 :K&hGZ+5  
NE! Xt<A  
zx!1jS  
比如,跟她一块去超市购物,让孩子负责推车、付款、拿水果。或者和孩子一起拿快递、做饭、洗车。她解释说,有些事幼儿园也能做,而“做大人的事”,会给孩子不一样的快乐。 'e&4#VLH^  
YT_kMy>  
[bcqaT  
周轶君还曾带孩子见朋友、参加会议。虽然他的孩子会插嘴、打扰,但多练习,孩子其实比父母预想的更懂事、乖巧。她发现,孩子其实特别爱听大人们说话。 n Au>i<  
2vXMrh\  
Frml'Vfq7  
这样陪伴方式,不仅给孩子别样的陪伴时光,更能给孩子创造机会,增加孩子的词汇量,扩展孩子视野,培养他的沟通能力。良好的亲子关系在于陪伴,但陪伴不在于时间,而是走心。很多全职妈妈每天围着孩子转,但关系未必到位。而有些职场父母,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并不多,但亲子关系融洽。 BoXCc"q[  
c.~|)^OXXO  
NlDM/  
身为父母,我们不妨思考,孩子要的是陪伴,还是陪伴中他所感受到的快乐呢? iZ:-V8{  
8(A:XQN"h  
M *}$$Fe|  
V_~wWuZ-  
#02 i2*nYd`K  
l}wBthwCc  
陪伴只是形式, Fg~,1[8w<  
良好的感受才是亲子关系本质 M}c_KFMV  
pZR^ HOq  
?>&8,p17  
和许多父母一样,周轶君有过这种担忧:孩子大了,不再和父母沟通,担心不被父母认同,开始隐藏自己。 X#o:-FKf  
1eJ\CdI  
;A C] *  
于是,她家睡前有个固定程序,叫做“2分钟”。 A=])pYE1  
 w&-r  
bcZuV5F&  
关灯后,她和孩子们每人要讲一件今天想交流的事,可以是高兴、不高兴,也可以是心里话,或者一个问题,每个人大约2分钟。她会给孩子们讲办公室发生的故事,有时还请孩子帮忙分析,虽然听起来童真好笑。而孩子们也愿意跟妈妈说,他们的经历和感受。 saZ ;ixV  
''6"Xi|5  
Bj2rA.M  
不得不说,这个2分钟设计的太妙了。孩子不仅每天有机会练习沟通,还学会了表达自我,更懂得体察自我的心理感受。要知道,孩子的“感受力”是需要被引导,才能被发现。特别当孩子年纪小,不懂得表达,情绪行为、哭闹才是他们的表现。如果父母不理解情绪背后是未被满足的需要,那父母很容易忽视孩子。 ?G{fF H  
yT>T Vq/e  
6!'yU=Z`  
让孩子学会表达感受,就是鼓励他心声流露。接纳孩子的好与坏,才是真正了解和理解他。 Dn@ n:m  
6Q`ce!~$  
xs:{%ki  
设想一下,当孩子知道,每天都有那么一个时刻,专为自己预留。那么这一天,无论开心与否,他都不会孤独,因为有人在等他,这种感受温暖、幸福、珍贵。 *rbayH  
JdAjKN  
FYj3! H  
良好的亲子关系,外壳无论是什么,本质都离不开为孩子营造“感受”。这种感受通过“陪伴互动”方式,让孩子内心有所依恋,有所安全,有所满足。只有孩子内心真实的情感能被释放、接纳、看见,做什么事、陪多久都没关系。 OS,$}I[`8  
7#&s G  
ZLV~It&)  
一旦孩子感受良好,亲子关系就不会疏离。 jzV#%O{`  
g&[g?L  
jPd<h{js  
jm?mO9p~  
#03 dlU=k9N-  
q^Z\V?  
陪伴只是形式, qM`SN4C  
良好的感受才是亲子关系本质 \kRBJ1)|f  
C }[u[)  
5 9 09O  
❶ 抓住孩子“有感而发”时刻,鼓励他表达 ZDb`]c4(  
vi2xonq^  
pif8/e  
周轶君曾请教主持人窦文涛,他的节目为何总能让嘉宾发挥很好。 qN)cB?+  
g(`6cY[}  
' ZJ6p0  
窦文涛透漏,帮嘉宾找到他特别想说一件事的那种状态。 'FVT"M~  
N>z8\y  
<(iOzn  
周轶君顿时领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倾吐欲,讲讲自己的看法或一件事的喜怒哀乐,这就是有感而发。 OJK/>  
Vg3&:g5 /  
[L275]4n!]  
作为父母,我们就要抓住孩子“有感而发”的瞬间,鼓励孩子说出来。 !6KEW,  
孩子情绪得以释放,他才身心舒畅。 1Zecl);O{  
4[#.N 3Y4*  
~\^8 ^  
这种良好的感受,就是亲子关系升温的加热器。 9O)>>1}*S  
4e(@b3y  
6nwO:?1o9  
❷ 陪孩子做他喜欢的事 oM VJ+#[x  
rfZA21y{?  
2rH6ap  
周轶君的孩子喜欢侦探故事,爱玩破案游戏。 KIS.4nt#d"  
9xz`V1mIL  
ANNL7Z3C  
坐出租车时,她会和孩子玩 “看谁记得多”游戏:司机长得什么样,是否戴眼镜,男的还是女的,穿什么颜色上衣,车牌号是多少,车里有什么装饰等等。 v ipmzg(S  
|EApKxaKD  
51&T`i  
她和孩子相互回答,彼此纠错改错的过程,让孩子无比快乐、满足。 Ns $PS\  
(-#{qkA  
&>/nYvuq-  
良好的感受,有时就是父母和孩子能玩在一起。 DXiD>1(q  
!F8 !]"*  
&><`?  
作为父母,当我们的游戏提议让孩子眼中有光时,千万别放走这个时刻。 S\,{ qhd  
<Du*Re6g  
4S=lO?\"A  
❸ 帮孩子找到自己 3ZVfZf  
07#!b~N  
q8D1MEBL`  
《他乡的童年》中,以色列妈妈会带孩子展示,一切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或许是舞蹈、潜水、也或是参观创业公司。 ~)Z`Q  
p[wjHfIq  
tY#^3ac  
_&M>f?l  
5|b/G  
妈妈们知道孩子不会都选,但让孩子意识到,万事万物的存在。而做好其中一件、两件就算成功。 '=2t(@aC  
8sg *qQ  
zPXd]jIwV  
片中解释说,以色列妈妈也希望孩子成功,但不会用传统的成功定义孩子,而是相信孩子能够找到自己。 zknD(%a  
作为父母,帮孩子找到自我,没什么比这令孩子喜悦激动了。 ks;%f34  
?BRL;(x  
NanU%# &  
因为父母帮他建立了,他喜欢的人生方式。他的满足感,就是亲子关系升温的起点。 c1/x,1LnMf  
+!<`$+W  
%Xi%LUk{  
v:>P;\]r9M  
#04 @X#m]ou  
^\I$tnY`  
Y}6)jzBV  
Ac54 VN  
发展心理学对儿童自我评价曾有解读:喜欢自己的孩子,情绪最快乐。 M{H&5 9v  
`7j,njCX.  
l ghzd6  
孩子能察觉到“喜欢自己”,这基于父母给孩子带来了良好的主观体验。孩子对情感的解读,正是通过这些主观经验,去体会和定义。每个父母都在表达爱,但让孩子接受到爱,一定是“父母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让孩子感受深刻。亲子关系,除了客观上无法更改的血缘,就是主观上的情感联结。 '71btd1  
aJF`rLm  
k (R4-"@  
基于这种联结,孩子在人生长河中,无论物质生活贫穷或富有,他的精神世界始终都有宝藏。这笔财富是支撑他成长的动力,也是他体验情感生活的资本。 H0HYb\TX?  
i!iODt3k  
jQDxbkIuzE  
身为父母,我们总是关注孩子将来什么样?其实这个答案不在明天,而在当下我们和孩子相处的每一天。养育的意义,不过是为人父母的感受。而父母的感受又取决孩子的感受。因此,只有我们让孩子感受到爱,他才会反馈爱。 pxF!<nN1,  
s6egd%r  
yx-"YV}5  
良好的亲子关系,就是感受力的相互作用。 ,i|f8pZ  
3k/Mig T  
]]7T5'.  
亲子关系升温的遥控器,正在父母手中。
#7>CLjI  
Q4x71*vy  
 
回复标题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