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36阅读
  • 0回复

[城东]有过这种经历的人,很难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它还会代代相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信分享→
离线呱唧呱唧
 

发帖
1031
港币
490
威望
2259
来自
人生阶段
职业
图酷模式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21-12-05
读书的时候,我有一个室友。 ]dk44,EL  
$5nOiaQL  
和ta出门吃饭,问ta想吃什么,ta老是说: _QCspPT' c  
K V ^ `  
s$xctIbm?,  
“随便啦,你们点就好。” G`E%uyjG$j  
$oK,&_  
N3E Qq~lX  
几个好朋友约着一起玩,讨论出行计划时,ta也总说: }8 A]  
mJb>)bO l  
“没事,你们方便就行,不用管我。” @;x|+@r  
 K9  
事实上,ta并不太能吃辣,也不擅长消耗大量体力的活动。察觉这些事后,我们便会有意照顾ta的习惯。 ==I:>+_ ^|  
5}gcJjz  
后来,大家都熟悉了不少。有一回我便对ta说:我觉得你有点太不照顾自己的感受了。 o2?[*pa  
#9z\Wblr  
Ta沉默了一会儿,解释道: M`HXUA4  
u{=(] n  
“从小到大,爸爸妈妈一直都是这样对待我的。就算和他们说出我想要什么,他们也只会对着我一顿骂,嫌我给他们添麻烦。他们只想我做一个‘乖孩子’。” V ea>T^  
2vWJ|&|p  
听过这位室友的描述,我想起了过去曾经看到过的一个词:情感忽视。它不仅仅发生在亲子关系。在浪漫关系与友情里,也常常会发生这样的行为。 hBDPz1<  
h$|K vS  
我们的后台常收到这一类留言: jeMh  
p"ht|x  
WQ4:='(  
“和伴侣在一起的时候,我经常觉得自己得不到ta的注意力。我们表面上很和谐,但这是因为即便我试图挑起争吵,对方也不会回应,好像ta只是用我来满足自己的需求罢了,而我的需求则永远不会被对方注意到。即便在关系里,我还是觉得好孤独。” Uj}iMw,  
8^j u=  
e#L/  
sAS\-c'6  
`9b/Q  
如果你发现自己符合以上的描述,可能你就是一名情感忽视的受害者。 s5FyP "V  
SiHZco I  
到底什么是情感忽视?它是怎样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关系,我们又要如何摆脱被情感忽视的影响呢? VR5$[-E3  
M5 ep\^  
来看今天的文章。 y]eH@:MJ;A  
&k(t_~m>  
<jU[&~p  
# 4`*`)%  
VkFTIyt  
zllY $V&<!  
&O5%6Sv3d  
“情感忽视”最早出现在亲子关系里。许多父母出于自身人格特质或客观(如经济条件)方面的原因,并没有能力满足子女的情感需求。 ~=(?Z2UDA_  
Q)yhpwrX  
随着我们慢慢长大、离开父母身边,我们可能又在一段友谊或亲密关系中体会到了这种不适感。 " M8 j?  
+jzpB*@  
?1}1uJMj-  
yNdtq\h  
然而,长期被忽视的经历使得ta们第一时间就会否定自己的情感,像是认为自己不应该为对方的冷淡而生气,觉得是自己不够宽容。然后陷入更深层的纠结中。 }K9Vr!  
pgT{#[=>  
一次典型的情感忽视行为,包含了以下特征(Baadsgaard, 2013): {y=H49  
也就是说,情感忽视的本质,其实是忽视者并没有为被忽视者提供自己本该给予的情感支持 JE,R[` &  
{6'5K U*RH  
听起来似乎很好理解。不过,现实生活中被情感忽视的人,往往很难察觉到自己实质被伤害。如果只看表面,情感忽视者们甚至尤其地用心良苦,处处为你着想 "XMTj <D  
: :8UVLX  
因此,许多被忽视者其实并不能意识到,自己其实是被忽视了。Ta们会主动为对方找借口:不是ta的错,可能是ta确实比较忙…… X4*{CM  
{c|nIwdB  
事实也是,情感忽视者并没有主动给对方造成创伤的意图(D. Cohen, 2013)。Ta们只是遗漏(omission),遗漏了去做那些能给你带来情感支持的事 u$x H iD  
6 grJoim|  
-tZ2 N  
20;M-Wx  
t`03$&Cx7  
无论如何,长期被情感忽视的经历,必然会给被忽视者带来深远的影响。这些长期被忽视的人们,往往会有着这样的自白: hu[=9#''$  
iOm1U_S  
"v4;m\g&:  
独白一
“我是自己情感的陌生人”
Wfkm'BnV  
长期被情感忽视会导致被忽视者不熟悉自己的情绪。Ta们很难识别自己的情绪,久而久之,ta们可能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产生情绪,更不明白自己的情绪为什么有如此强烈的波动。 0iqa]Am  
qQ%zSJ?  
独白二
“我不知道怎么让自己好过一点”
%).phn"ij[  
Ta们可能会轻易地原谅他人犯下的错误,耐心地倾听他人的苦恼;但是当自己遇到问题时,ta们却会进行苛刻的自我批评,然后忽视自己的需求和痛苦(Baadsgaard, 2013; Webb, 2012)。 L <]j&  
HH+NNSRO  
图片
\tLJ( <8  
a9Lf_/w{&  
独白三
“我没事,我很好,我不想要”
h;f5@#F  
Ta们也不常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由于ta们的不表露,别人更加不清楚ta们想要什么,甚至可能因为ta们的不信任而远离ta们。 ^#e:q  
')I/D4v  
独白四
“我搞不懂你为什么难过”
K) $.0S9d  
在爱这件事上,我们都是以己度人的。长期被情感忽视的人,已经习惯了不去关注和处理自己的情绪需求。于是,在别人情绪低落的时候,ta们也并不知道该怎么让别人好起来。 :6PWU$z$7  
7qA);N  
独白五
“我果然不够好”
g"]%5Ow1  
被忽视者把被忽视归结为是自己的问题,认为“是我不够好”“我不值得被爱”,于是自我价值感越来越低。Ta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实际上在为不是自己的错误背负愧疚和羞耻(Baadsgaard,2013)。 ya{vR* '~  
F >2t=r*9  
zAt!jP0E  
有一些关系中的情感忽视者是难以回避、也很难改变的,比如父母亲;不过幸运的是,我们都拥有自主选择朋友、恋人的权利。 K$(&Qx}  
cqr!*  
接下来,KY就来和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情感忽视者品类,或许你能够以此作为参考——当你发现自己处在一段消耗自己的关系中时,愿你拥有抽离的勇气。 <=n$oMO  
^*'|(Cv  
"QACQ-  
vG#|CO9  
?I)-ez  
]"q[hF*PM  
+SkD/"5ng  
~;#J&V@D  
gE(QVbh(  
z~+_sTu  
{4ON2{8;4  
不少人(也包括我自己)看完上文,可能已经回想起小时候和父母的某一段不愉快的相处经历,随后扼腕叹息: UZMo(rG.]{  
8e)k5[\m  
“我变成这样,果然是童年的错!” N:[m,U9a  
b,/fz6 {N  
`zRgP#  
事实上,我也想告诉大家:有些家长之所以会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很可能是因为ta们自己也是童年情感忽视的受害者 kx3H}od]  
K+Al8L?K_  
我们完全可以不赞同这样的教养模式,也当然可以对父母和童年经历心生忿忿。不过在某种意义上,想要与这一切达成和解,我们需要为理解这一境况的发生付出努力。 MX6*waQ-<  
"cRc~4%K  
除此之外,有一些人格特质的人会更容易做出情感忽视行为。 ukv _bw  
J7t5 B}}  
首先是回避型依恋者。因为ta们自己在应对压力时也是偏好自己解决问题,于是,ta们也会认为其他人拥有同样的想法,所以选择不去安慰或帮忙(Feeney & Collins, 2001)。 No<2+E!  
R+8+L|\wHv  
其次,是有自恋型人格特质的人。自恋的人会容易将伴侣看作自己“自恋的延伸”:你是我的孩子/朋友/伴侣,所以你很棒(McWilliams, 2011)。因此,被忽视者常常会觉得,自己像是自恋者的“工具人” 4JFi|oK0H  
bmhvC9  
最后一类则是社交焦虑者Ta们就算有着充沛的感受,也会习惯于掩饰自己真实的情绪(Kashdan et al., 2013; Turket al., 2005)。Ta们之所以没有明显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只是因为ta们确实还没有能力这么做。 01 6l$K4  
Ki}PO`s  
h=YY> x  
;r>?V2,tm  
Hkg^  
=|S8.|r+  
允许自己发生改变的第一步,是自我觉察。所以首先要恭喜大家:你已经成功在改变自己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1K^blOLXe  
:2Qm*Y&_$V  
如果你在友情或浪漫关系中觉察到自己受到了情感忽视的影响,下面的3个步骤供你参考: 6#6Ve$Vl]  
-% PUY(  
STEP 1
尝试与对方沟通
:+ @-F>Q  
掩盖和回避问题未必有利于改变被忽视的现状。所以,首先我们需要和对方沟通(Baadsgaard, 2013)。 kmNY ;b6Y$  
6tI7vLmG  
沟通之前,先客观地分析被忽视的现状:是什么可能导致了忽视?有没有可能是ta的问题?Ta要对目前的状态负多大的责任? Y }'C'PR  
 >>Hsx2M  
其次,告诉对方你的需求。你可以告诉ta一个具体的被忽视的例子,然后表示在那个情况下,你的感受是什么,你会希望当时对方怎么做。 Tz+2g&+  
zC!]bWsD  
如果沟通后,对方肯定了你的建议,或者给出合理的解释和改善现状的计划,那么可以给对方一些时间调整;如果对方表示无法改变,那么你也可以保留离开这段关系的权利 I>bLgt]u3  
o1MI&}r  
记住,选择如何对待你是ta的责任,而如何应对忽视是你的选择 tc\LK_@$/F  
1gts=g.  
%~J90a  
k!t5>kPSQ  
FyJI@PZdI-  
~el#pf~  
STEP 2
学会自我抚慰
uDK`;o'F  
人人都会有产生负面情绪,也会有因此感到很不舒服的时候。如果他人无法给你提供足够的支持和安慰,那我们要学会让自己好受一些。 @)m[: n  
I:u xj%  
Webb博士建议人们去学会用“充满爱意而坚定”的方式来自我对话。其中,“充满爱意”意味着当你失败后,用温和的言语自我鼓励,至少不要用恶劣的语句攻击自己(Webb, 2012)。 D4G*K*z,w4  
$iDatQ[  
而“坚定”指的是:在我们尝试积极的自我对话时,脑海里时常还是会冒出负面的声音,这时,你需要坚定地继续自我鼓励,并对那些声音说:“你们只是我的念头,不是事实。”来减少这些负面声音的影响。 2{!'L'km  
<%<}];bmFL  
STEP 3
试着积极地看待被忽视的经历
3 =@7:4 A  
这里所说的积极看待,不代表你要继续容忍被忽视。而是你可以从中发现自己有所学习和提升的部分,并试着用它们帮助自己在将来更好地生活和处理关系。 $&EZVZ{r  
2GXAq~h@  
作家Baadsgaard(2013)写道,有些人会在经历过情感忽视后对被忽视的痛苦有更深程度的了解,因此ta们学会了避免用忽视去伤害他人;有些人发现了自己打破沉默的勇气;也有些人在意识到“自己觉得很好的、深爱的伴侣也会做出情感忽视的行为”后,对人的复杂性有了更好的认识 jii2gtu'U  
[nn/a?Z4S  
*ZyIbT  
然而,还有一些出现在原生家庭中的情感忽视,由于其环境和关系的复杂性,并不能简单以“离开”的方式来治愈。不过,我们在成年后依旧可以尝试减轻这种代际创伤的影响。(如何阻止创伤向下一代传递?点击查看→“我讨厌爸妈对我非常严苛,直到发现他们也有自己的创伤”) AvRZf-Geg  
G{}E~jDi?  
:aLShxKA  
批评情感忽视者很容易,但让中国的家庭调整含蓄的文化、变得更加善于表达爱却是现实的挑战。已经成年的我们,应当明白一件事:我们的人生固然受到儿时经历的影响,但归根结底是我们自己要对自己成年后的人生负起责任。  BqP:]  
9fMg?  
 
回复标题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