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75阅读
  • 0回复

[城东]有过这种经历的人,很难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它还会代代相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信分享→
离线呱唧呱唧
 

发帖
1031
港币
490
威望
2259
来自
人生阶段
职业
图酷模式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21-12-05
读书的时候,我有一个室友。 !Iq{ 5:  
|(ocDmd  
和ta出门吃饭,问ta想吃什么,ta老是说: cOku1 g8  
ez*jjm  
A}G|Yfn  
“随便啦,你们点就好。” 3ATjsOL  
=nVmthGw  
-_~)f{KN@  
几个好朋友约着一起玩,讨论出行计划时,ta也总说: >&Fa(o;*  
SI*^f\lu  
“没事,你们方便就行,不用管我。” rkYjq4Z@  
jvs[ /  
事实上,ta并不太能吃辣,也不擅长消耗大量体力的活动。察觉这些事后,我们便会有意照顾ta的习惯。 B*@6xS[IL  
f0oek{  
后来,大家都熟悉了不少。有一回我便对ta说:我觉得你有点太不照顾自己的感受了。 |Td5l?  
"l,UOv c  
Ta沉默了一会儿,解释道: inF6M8 A1  
@ls.&BHUP  
“从小到大,爸爸妈妈一直都是这样对待我的。就算和他们说出我想要什么,他们也只会对着我一顿骂,嫌我给他们添麻烦。他们只想我做一个‘乖孩子’。” O3%[dR  
)^ <3\e  
听过这位室友的描述,我想起了过去曾经看到过的一个词:情感忽视。它不仅仅发生在亲子关系。在浪漫关系与友情里,也常常会发生这样的行为。 daX*}Ix  
\##`pa(8  
我们的后台常收到这一类留言: HomN/wKh  
Q%5F ]`VN  
>V!LitdJ  
“和伴侣在一起的时候,我经常觉得自己得不到ta的注意力。我们表面上很和谐,但这是因为即便我试图挑起争吵,对方也不会回应,好像ta只是用我来满足自己的需求罢了,而我的需求则永远不会被对方注意到。即便在关系里,我还是觉得好孤独。” [ rdsv  
@ yxt($G  
d 4O   
S()Za@ [a$  
N[k<@Q?*a  
如果你发现自己符合以上的描述,可能你就是一名情感忽视的受害者。 -&Gfh\_NW  
)+Y&4Qu  
到底什么是情感忽视?它是怎样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关系,我们又要如何摆脱被情感忽视的影响呢? 7co`Zw4}g  
^ vbWRG~  
来看今天的文章。 7ZFJexN]  
<k]qH-v4  
n`L,]dco  
TnE+[.Qu  
i2`0|8mw'  
nGrVw&  
^M|K;jt>  
“情感忽视”最早出现在亲子关系里。许多父母出于自身人格特质或客观(如经济条件)方面的原因,并没有能力满足子女的情感需求。 L2|aHI1'l  
3s(Ia^  
随着我们慢慢长大、离开父母身边,我们可能又在一段友谊或亲密关系中体会到了这种不适感。 6^YJ]w  
}*kJ-q&0  
 @Fx@5e  
]d'^Xs  
然而,长期被忽视的经历使得ta们第一时间就会否定自己的情感,像是认为自己不应该为对方的冷淡而生气,觉得是自己不够宽容。然后陷入更深层的纠结中。 .ECHxDp  
rt b*n~  
一次典型的情感忽视行为,包含了以下特征(Baadsgaard, 2013): nyhMnp#<  
也就是说,情感忽视的本质,其实是忽视者并没有为被忽视者提供自己本该给予的情感支持 cZQu*K^j  
X\sm[_I  
听起来似乎很好理解。不过,现实生活中被情感忽视的人,往往很难察觉到自己实质被伤害。如果只看表面,情感忽视者们甚至尤其地用心良苦,处处为你着想 9?`RR/w  
RJc%, ]:  
因此,许多被忽视者其实并不能意识到,自己其实是被忽视了。Ta们会主动为对方找借口:不是ta的错,可能是ta确实比较忙…… qm(1:iK,0  
xb$yu.c  
事实也是,情感忽视者并没有主动给对方造成创伤的意图(D. Cohen, 2013)。Ta们只是遗漏(omission),遗漏了去做那些能给你带来情感支持的事 i'tp1CI  
\*"`L3  
OVswt  
TzM=LvA  
nNn56&N]  
无论如何,长期被情感忽视的经历,必然会给被忽视者带来深远的影响。这些长期被忽视的人们,往往会有着这样的自白: 9 P"iuU  
(0jr;jv  
PZM42"[&  
独白一
“我是自己情感的陌生人”
JJf<*j^G  
长期被情感忽视会导致被忽视者不熟悉自己的情绪。Ta们很难识别自己的情绪,久而久之,ta们可能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产生情绪,更不明白自己的情绪为什么有如此强烈的波动。 `ROEV~  
gfo}I2"  
独白二
“我不知道怎么让自己好过一点”
UK3a{O[ 5  
Ta们可能会轻易地原谅他人犯下的错误,耐心地倾听他人的苦恼;但是当自己遇到问题时,ta们却会进行苛刻的自我批评,然后忽视自己的需求和痛苦(Baadsgaard, 2013; Webb, 2012)。 WC-_+9)2&  
)5yj/0oT  
图片
/f3m)pT  
U9ZbVjqv@  
独白三
“我没事,我很好,我不想要”
G) 7)]yBL  
Ta们也不常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由于ta们的不表露,别人更加不清楚ta们想要什么,甚至可能因为ta们的不信任而远离ta们。 `Q%NSU?  
b!a %YLL  
独白四
“我搞不懂你为什么难过”
,Y!zORv<7  
在爱这件事上,我们都是以己度人的。长期被情感忽视的人,已经习惯了不去关注和处理自己的情绪需求。于是,在别人情绪低落的时候,ta们也并不知道该怎么让别人好起来。 >oqZ !V5[  
n Ga1a  
独白五
“我果然不够好”
OE"<!oIs  
被忽视者把被忽视归结为是自己的问题,认为“是我不够好”“我不值得被爱”,于是自我价值感越来越低。Ta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实际上在为不是自己的错误背负愧疚和羞耻(Baadsgaard,2013)。 t26ij`V  
E $6ejGw-  
nl@E[yA9[  
有一些关系中的情感忽视者是难以回避、也很难改变的,比如父母亲;不过幸运的是,我们都拥有自主选择朋友、恋人的权利。 DQgH_!  
kuS/S\Z5K  
接下来,KY就来和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情感忽视者品类,或许你能够以此作为参考——当你发现自己处在一段消耗自己的关系中时,愿你拥有抽离的勇气。 [7\>"v6  
T *P+Fh"  
'29WscU  
} uQ${]&D  
oR %agvc^^  
aWaw&u  
=nhzMU9c\y  
lrys3  
)HVcG0H1  
U e*$&VlT  
h%1Y6$  
不少人(也包括我自己)看完上文,可能已经回想起小时候和父母的某一段不愉快的相处经历,随后扼腕叹息: D ,M@8 h,  
&!1}`4$[T  
“我变成这样,果然是童年的错!” pm]fQ uq  
y1C/v:;  
9<cOYY  
事实上,我也想告诉大家:有些家长之所以会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很可能是因为ta们自己也是童年情感忽视的受害者 ty- r&  
F6dr  
我们完全可以不赞同这样的教养模式,也当然可以对父母和童年经历心生忿忿。不过在某种意义上,想要与这一切达成和解,我们需要为理解这一境况的发生付出努力。 ^ d\SPZ  
j Z'&0x"U  
除此之外,有一些人格特质的人会更容易做出情感忽视行为。 "# S>I8d  
3N< & u   
首先是回避型依恋者。因为ta们自己在应对压力时也是偏好自己解决问题,于是,ta们也会认为其他人拥有同样的想法,所以选择不去安慰或帮忙(Feeney & Collins, 2001)。 0HbJKix!  
_D-Riu>#J  
其次,是有自恋型人格特质的人。自恋的人会容易将伴侣看作自己“自恋的延伸”:你是我的孩子/朋友/伴侣,所以你很棒(McWilliams, 2011)。因此,被忽视者常常会觉得,自己像是自恋者的“工具人” ;CmOsA,1  
a [C&e,)}  
最后一类则是社交焦虑者Ta们就算有着充沛的感受,也会习惯于掩饰自己真实的情绪(Kashdan et al., 2013; Turket al., 2005)。Ta们之所以没有明显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只是因为ta们确实还没有能力这么做。 5"=:#zN  
J{ ~Rxa  
)H+kB<n  
l$XA5#k  
gq4 . d  
-g~~]K%  
允许自己发生改变的第一步,是自我觉察。所以首先要恭喜大家:你已经成功在改变自己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k_!v{  
\4s;!R!  
如果你在友情或浪漫关系中觉察到自己受到了情感忽视的影响,下面的3个步骤供你参考: IZ~.{UQ  
]Oso#GYD  
STEP 1
尝试与对方沟通
mk=#\>  
掩盖和回避问题未必有利于改变被忽视的现状。所以,首先我们需要和对方沟通(Baadsgaard, 2013)。 T[2}p=<%  
(@Zcx9  
沟通之前,先客观地分析被忽视的现状:是什么可能导致了忽视?有没有可能是ta的问题?Ta要对目前的状态负多大的责任? 4/MNqit+  
4e9E' "8%  
其次,告诉对方你的需求。你可以告诉ta一个具体的被忽视的例子,然后表示在那个情况下,你的感受是什么,你会希望当时对方怎么做。 #s+Q{2s  
.~`Y)PON  
如果沟通后,对方肯定了你的建议,或者给出合理的解释和改善现状的计划,那么可以给对方一些时间调整;如果对方表示无法改变,那么你也可以保留离开这段关系的权利 7/>a:02  
2k+16/T  
记住,选择如何对待你是ta的责任,而如何应对忽视是你的选择 J}@GKNm  
n,nisS  
(I=6Nnt'  
")M;+<c"l  
g42T#p8^  
2R`u[  
STEP 2
学会自我抚慰
_4R,Ej}  
人人都会有产生负面情绪,也会有因此感到很不舒服的时候。如果他人无法给你提供足够的支持和安慰,那我们要学会让自己好受一些。 WK; (P4Z  
zilaP)5x6  
Webb博士建议人们去学会用“充满爱意而坚定”的方式来自我对话。其中,“充满爱意”意味着当你失败后,用温和的言语自我鼓励,至少不要用恶劣的语句攻击自己(Webb, 2012)。 j>!sN`dBj  
(hf zM+2  
而“坚定”指的是:在我们尝试积极的自我对话时,脑海里时常还是会冒出负面的声音,这时,你需要坚定地继续自我鼓励,并对那些声音说:“你们只是我的念头,不是事实。”来减少这些负面声音的影响。 wj%wp[KA$  
~ hm`uP  
STEP 3
试着积极地看待被忽视的经历
h5-d;RKE  
这里所说的积极看待,不代表你要继续容忍被忽视。而是你可以从中发现自己有所学习和提升的部分,并试着用它们帮助自己在将来更好地生活和处理关系。 yXF|Sqv  
n\ Uh  
作家Baadsgaard(2013)写道,有些人会在经历过情感忽视后对被忽视的痛苦有更深程度的了解,因此ta们学会了避免用忽视去伤害他人;有些人发现了自己打破沉默的勇气;也有些人在意识到“自己觉得很好的、深爱的伴侣也会做出情感忽视的行为”后,对人的复杂性有了更好的认识 p\S8oHWe  
,F: =(21  
"$8w.C  
然而,还有一些出现在原生家庭中的情感忽视,由于其环境和关系的复杂性,并不能简单以“离开”的方式来治愈。不过,我们在成年后依旧可以尝试减轻这种代际创伤的影响。(如何阻止创伤向下一代传递?点击查看→“我讨厌爸妈对我非常严苛,直到发现他们也有自己的创伤”) V^En8  
rJ(OAKnY  
gpAHC   
批评情感忽视者很容易,但让中国的家庭调整含蓄的文化、变得更加善于表达爱却是现实的挑战。已经成年的我们,应当明白一件事:我们的人生固然受到儿时经历的影响,但归根结底是我们自己要对自己成年后的人生负起责任。 93D \R  
E1W:hGI  
 
回复标题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