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66阅读
  • 0回复

[城中]应对孩子磨蹭的最好方法,根本不是催催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信分享→
离线呱唧呱唧
 

发帖
1031
港币
490
威望
2259
来自
人生阶段
职业
图酷模式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21-12-07
<fFTY130:  
前几天,我去楼下邻居家借鸡蛋。 ~'CE[G5  
刚进门,紧张的气息扑面而来。 /Dj=iBO  
“你写不写,已经九点了,你还不写!” W!>.$4Q9  
“就一个作文,你拖到现在?” z21|Dhiw&  
“到底怎么回事!你听不见吗?” ^cz(}N 6&  
邻居大姐与老公双剑合璧,试图让孩子执行指令。 2mGaD\?K  
可儿子,不为所动。 O|M{-)  
拿到了几个鸡蛋后,我就走了。 &Ob!4+v/GP  
第二天,又在小区碰到邻居大姐。 b8LLr;oQw  
据说当晚快11点了,孩子也没写几个字。 y`XU~B)J1  
她老公急得自己动手帮孩子写好了作文,可孩子连照着抄都拖。 9B7^lR  
她老公给惹急了,把孩子给打了一顿,拦也拦不住。 -xA2pYz"  
“这孩子这么磨蹭,真让人头痛。” u!W0P6   
她问:“整天跟催命似的,孩子一点也没变,该怎么办?” M%kO7>h8  
说起这届家长的痛点, ~S7 D>D3S  
孩子磨蹭绝对能上榜单之首。 vG"=h%  
不少家长表示,自从当了妈,生活就像开了2倍速,孩子,是0.25倍速。 #I bp(  
每天从起床到睡觉,都要不断地催,急死了。 x-?Sn' m  
难道是孩子天生性格有问题, %Va!\#  
到底为什么会有拖延这回事啊—— d*%`!G  
一起来看看拖延的真相, 9uA>N  
和相应的应对策略吧。 Ls] g  
Q{5kxw1ZF  
01 Y*vW!yu  
f__cn^1  
d! LE{  
:1bWVM)  
大脑发育受限导致磨蹭 D5*q7A6  
LBa[:j2  
针对孩子学习上的磨蹭,育儿专家田宏杰曾表示: %YC_Se7  
“其实孩子上小学碰到问题是必然的, W|g4z7Pb  
因为整个小学阶段孩子的大脑神经的额叶没有发展好。” L$E{ycn  
额叶是掌管什么的? 8;+B*+%@n  
神经的控制功能,和语言的调整功能,都在额叶。 >)M`IU[d^.  
额叶没发展好,孩子就没办法专心, OD6\Mr2=  
就容易兴奋和走神, sv&;Y\2c  
写作业时,就显得磨蹭。 gh8F 2V;<  
所以,尊重孩子的大脑发育特点,不苛责,很重要。 In<n&ib  
请记得,大人眼里孩子是“磨蹭”、“胡闹”, @8pp EFw  
其实孩子正在长大脑。 70Wggty  
譬如,小孩儿蹲在那里绑鞋带,好奇地研究, YLzx<~E4a  
他花点时间会知道,还有什么方式可以把鞋带绑得更好, =t H:,SH  
这是他的乐趣与探索。 5?F__Hx*2  
假设大人不断催促,孩子就会失去探索乐趣, rcC<Zat,|  
连同专注力、控制力都会被破坏掉。 x?2@9u8Yb  
这样的小孩,读小学以后爱跑神、效率低,也就不意外了。 X6@WwM~qz  
tAv@R&W,  
P<a)25be/  
所以请多些耐心,多鼓励和引导孩子专注过程和效率,比如多说: sWc*5Rt  
“哇,你做事真专心!” [VsKa\9u  
“你拼拼图真认真!” qfMo7e@6*  
“这次你用了10分钟,比上次快呢(提醒:3岁以后可给孩子配闹钟、沙漏玩具等时间工具了~)”
慢慢地,你就会看到孩子的进步。 .@@?Pj?)  
ov_j4 j>6P  
[8=vv7wS  
02 [k;\SXDZo  
w"cZHm  
9{5&^RbCp  
}n3/vlW9  
有些气质类型更容易磨蹭 |m^k_d!d  
G2Qlt@.T  
心理学认为,每个孩子生来气质类型不同。 UVd7 JGR  
有些气质类型的孩子,的确更容易磨蹭。 U<_3^  
拿身边认识的两个孩子为例。 rzm:Yx  
一个属于打小就比较难养、规律性差的小孩。 :?g:~+hfO  
哄睡难,吃饭难,性子散漫,缺乏时间概念, 1Y7Eajt-5  
读书、写作业少不了爸妈催催催。 V4'YWdTi  
还有一个小孩倒是好养, JS CZ{v J$  
是我们常说的那种慢热小孩, rPLm5ni  
他做什么事都不紧不慢, rLI8pA|.  
只是从一件事切换到另外一件事需要的时间, KmA;HiH%J  
总比别的孩子更长一些。 3 I@}my1  
他的父母,也常为了他做事磨磨蹭蹭头疼。 {pnS  Q  
如果你家娃碰巧是上述两种气质类型中的一种, 3@M|m<_R$  
那么首先平复心态,咱得接受现实。 I uMQ9 &  
孩子他不是故意这样的。 }}\vV}s  
C(#u[8  
如果希望孩子生活、读书表现能更好一点, NnDxq%l%  
父母的引导很重要。 10q'Z}34  
譬如,父母陪孩子坚持规律的作息。 6i.-6></  
起码每天几点吃饭、几点去散步、几点读睡前故事、几点睡觉, g" .are'7  
都有一定的计划性和仪式感。 1+jAz`nA:T  
尤其注意,哪怕放假了, qQ?"@>PALD  
也不要一下子就放任孩子,打乱作息。 D*gFV{ Ws  
可以稍微晚起一小时左右, oPXkYW  
但该吃饭、游戏、读书和到点关灯睡觉的步骤,不要轻易更改。 |yQZt/*SOZ  
坚持给孩子输入有规律的生活节奏, C1m]*}U  
孩子会更有时间观念,更能适应学校生活。 XkXHGDEf1  
SEGri#s  
03 +#lM  
UQC=g  
Vr^n1sgE}r  
4{rZppm  
性别差异,导致磨蹭 +wN^c#~7  
--%N8L;e  
很多父母会发现,男孩普遍比女孩更“没耳朵”。 }%'?p<^M  
做什么事情,都要催上很多遍,才可能动弹一下。 hRrn$BdLX  
其实,这种“磨蹭”跟性别有关。 '%dfz K*Z  
心理学研究表明, (`c [#0=n  
女孩对声音敏感,男孩对动作敏感。 -bT)]gA2  
所以,家有女孩,如果行为磨蹭,你可以用声音温柔提醒。比如: ]+XYEv  
“宝贝,再过10分钟,我们就去洗漱了哦!” w[S pw<Z  
剩余5分钟时,再提醒一次。 ^=RffrlZU  
剩余1分钟,再提醒。 %.^_Ps0  
最后一次提醒的时候,走到女孩身边,带她去卫生间就好。 !'&n -Q  
jv%kOovj  
但是,对男孩,只是声音提醒是不够的。 :y%/u%L  
你最好要有动作,再配上声音。 *n 6s.$p)%  
比如:温柔地走到男孩面前,摸摸他的脑袋,抚摸他的背, $c:ynjL|P-  
挠挠他的小肚子,或者抱抱他, Vzdh8)Mu\  
并且要确保和他有眼神接触, \Zqng  
因为男孩对触觉和视觉信息更敏感。 f78An 8  
然后再告诉孩子:再过15分钟,我们就要洗漱了哦。 >0p h9$  
为什么给男孩的时间比给女孩的长呢? gv)P]{%^  
因为男孩大脑胼胝体体积小,连接比女孩少,  PT=2@kH  
同一时间段只能做一件事,但投入度也会更高, a!< 8\vzg  
需要更长的启动时间,去切换到另一件事上。 si`A:14R  
b F"G[pD  
04 %,6#2X nX%  
bm?sbE  
T>x&T9  
K;>9ZZtl  
父母要求太严,导致磨蹭 Mc09ES  
.TND  a&  
)Ch2E|C?=8  
如果说,上面几种磨蹭,是孩子能力问题, mpI5J'>]  
那么接下来这几种磨蹭,则跟情绪有关。 q)S^P>  
Timothy Pychl博士的一项研究发现, b&~4t/Vq  
家里要求比较严格的孩子,容易拖延。 E*V`":efS  
拖延是孩子的一种被动攻击, TZ(cu>  
用来反抗别人对自己的控制。 G7qG$wd8h  
正如文章开头那个邻居大姐, @eD):Y  
她是对孩子要求比较高的家长。 aqRhh=iS  
我问她,儿子上初一了,你们还盯着他吗? b\vKJ2  
她说,孩子从小磨蹭,我们要一直盯着他,哪怕上初中了,也要盯着。 @z4*.S&tz  
她不知道问题的因果关系。 1zm ulj%&  
从小被盯着,才会越来越磨蹭。 Z~oo;xE  
写作业写慢了,催; EQb7 -vhg  
遇到不会的,停下来思考,催...... 3DiLk=\~  
孩子很被动,只能用磨蹭来反抗。 dJ2Hr;Lc  
只有这样,他才能感觉自己是有那么一点主动权的。 trPAYa}W  
哪怕这个反抗的行为,得到的总是打骂, hxVKV?Fl  
但起码我反抗了,虽然我不爽,你们更不爽。 s%C)t6`9  
时间久了,磨蹭就成为习惯。我跟邻居大姐说: 4C<j dv_J  
“试着对孩子的要求降低点。多看到他做得好的地方,多鼓励和信任他。” Zhh2v>QOy  
“假如他做不到呢?”大姐反问。  [F0s!,P  
刚开始,他肯定做不到, ~$:|VHl  
让他去承担自己做不到的自然后果就好。 q3.j"WaP  
这不代表父母撒手不管。 ,SynnE68  
我们可以去帮孩子分析利弊。 -8:&>~4`  
孩子不求助时,不干预。 Ghx3EVqnx"  
平时多陪孩子做他喜欢的事。 \`oT#|0  
让他知道,自己在家里是有主动权的。 0B@SN)<kH  
这样一来,孩子就不至于用“磨蹭”表达反叛。 ^?0DP >XA  
F(k.,0Nc  
!MYSfPdS  
05 I/d&G#:~  
Xu< k3oD7  
f&eK|7J_Yf  
S M0~fAtE  
怕犯错,导致磨蹭 tZ=E')!\  
 `x l   
一朋友的孩子,15岁,很喜欢画画, <49K>S9O  
他的作品,是能达到让人惊艳的程度。 s }UjGFP  
有一次,我叫他帮我画个简笔画, UDL!43K  
以为很快就能完成的, R:e<W/P"  
没想到,两个小时过去了,他画了擦,画了再擦。 Hyb3 ;yQ  
我走过去,说: #E? (vA1  
“我要求很简单的,你刚才画得就很好看了,不用擦掉。” Mr;E<Lj ^K  
他小心翼翼地看着我说: 4}_j`d/8|  
“你在这边,我有点心不在焉,不知道怎么画。” @.b+av4J  
我走开,再回去,他还是没画出来, ])|d"[ur=  
不是磨蹭不想画,而是害怕, u [m  
担心自己画出来的东西让人不满意,所以迟迟完成不了。 ,uo'c_f(e  
长期处于被否定的环境里, ?u/@PR\D  
哪怕否定他的人不在身边, pP*zq"o  
但否定的声音早已定格在他的大脑里了。 &Q;sSIc  
做事时,他很容易担心结果。 C~nzH,5  
生怕自己一旦做得不好,就会验证了“我很失败” 。 ?no fUD.  
甚至不惜用回避和拖延,来逃避糟糕感受。 KM}f:_J*lg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催眠大师, r"``QmM  
孩子会在我们的暗示里,变成我们暗示的那种人。 %X4xv_o`f  
既然暗示的力量这么大,为什么不利用暗示来积极养育呢? yaah*1ip[  
多说: xC*6vH]?  
“我知道你能做到。” T*#/^%HSG  
“你可以的。” U*( izD  
“我相信你。” 0Fk5kGD,&K  
“你真的是很有耐心啊” :*ing  
...... |B'9\OkP[=  
记住,拿放大镜去看孩子的优点, qUjmB sB  
拿缩小镜去看孩子的缺点, ;3d"wW]}7K  
让孩子在暗示里,成为有力量的人。 `tHvD=`m.  
i`Q KH  
|zQ4u  
06 &y3OR1_Sm*  
0~ZFv Wv  
OUeyklw  
RIb4!!',c  
目标太大,导致磨蹭 ]Y2RqXA*  
g#F?!i-[F  
2"Ecd  
有个家长苦恼女儿老是磨蹭。 rqdE6y+^  
她说:“明明我给她定了计划,但是她不去执行,总是拖着。” ;'5>q&[qbP  
我问:“定了什么样的计划?” (d(hR0HKE  
家长答:“英语成绩差,一直在70分徘徊, xl6,s>ob  
我就想给她制定计划,让她下回考90分以上。” rs,2rSsg!  
“具体呢?” Qr^|:U!;[z  
“具体就是,每天要好好学英语。可是她不做啊。” u=/{cOJI6  
这肯定很难做到啊, Y%PwktQm  
做不到就只能拖着, _CW(PsfY  
因为这个计划太大了, :uWw8`  
很抽象,没有可以入手的地方。 v}1QH  
换个计划, 5jd,{<  
每天花10分钟读课本, 1u: gFUb  
背10个单词 `8^TTQ  
其实就会容易很多。 CjlKMbnBH  
而且执行时会有成就感,毕竟是能做到的。 jDy-)2<  
请记得,家长下的任务目标太大了, 7NDr1Z#B6V  
孩子是不知道怎么样下手的, ^Wc@oa`  
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行, 7on.4/;M  
只能拖延。 =x<ge_Y  
定目标,一定要靠谱,不要一下子就要孩子“上天”。 {DU`[:SQZg  
遵循一个原则:“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oASY7k_3  
3[O=x XB  
07 M[6:p2u  
{$R' WXVs  
天下功夫,唯快不攻。 D+>4AqG  
可育儿,越快越不行。 NF+iza;DP  
其实,拖延的孩子内心并不想拖延, 2^^`n1?'  
甚至会因为拖延而恐惧和焦虑, 9?0^ap,T  
重要的是给予孩子自尊和自信力 `Jzp Sw  
请相信孩子目前还在发展中, @&X|5p"[g  
很多问题在时间的长河里都会得到解决; +)y^ 'Qs  
看到孩子做不到某事时,不要急着替代, { jhr<  
允许孩子承担属于他的“自然后果”; 7g%E`3)"  
把催促换成积极支持,相信孩子可以做到; QA<Jr5Ys  
如果孩子长期拖延,则意味你该调整和孩子的亲子关系了, +pR[U4$  
因为孩子可能不是拖延某件事,孩子是在对抗你。 g=;%  
|2abmuR0  
QV {}K  
K{[%7AM  
VH+%a<v"  
oW<5|FaN  
1岁的孩子独自绑不了鞋带; 9\/xOwR  
3岁可能需要半小时; K Pt5=a  
6岁估计需要几分钟; Pb?$t  
而12岁,也许不用半分钟。 WN01h=1J_  
能力不同,每个阶段能达到的速度不同。 %KmiH ;U  
静待花开,不逼不催,是最好的良药。 5\e9@1Rc  
 
回复标题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