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04阅读
  • 0回复

[城南]孩子在校表现好不好,从“橡皮”就能看出来,4种类型你娃是哪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信分享→
离线志在四方
 

发帖
504
港币
317
威望
1024
来自
人生阶段
职业
图酷模式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21-12-09
孩子上学后,作为家长,我们总会担心孩子在学校学习的时候,表现不好,注意力不集中,常常调皮捣蛋。 ATscP hk  
事实上,与其去担心,还不如从侧面去了解一下孩子的表现。 ee\QK,QV  
之前有个热搜话题,大概意思是孩子在校表现好不好,上课专注不专注,从橡皮就能窥探一二。 " ';K$&,[  
这个小方法,引起了广大家长的点赞,深得许多老母亲的心,到底是怎么看出来的,了解一下吧。 zqt{oN_  
AMf{E  
d !=AS  
9qvKg`YSh  
j9^V)\6)  
01.神奇的橡皮定律 {q1u[T&r  
iininITOS{  
一块小小的橡皮,却能勾勒出孩子在校表现的轮廓,这不是大家臆想出来的,而是真实的一种反馈。 ;G|#i? JJ  
因为孩子天性贪玩,橡皮的材质可塑性比较强,也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创造力,所以橡皮往往有时候比孩子嘴里说出的话,可加具有参考性。 )]M,OMYq-  
接下来,就看一下,你家娃的橡皮是哪种吧。 ;Qq<5I"y  
第一种:橡皮形状规整,表面光滑。 ! n13B  
这种孩子,一般不会开小差,橡皮就是学习当中的辅助工具,他们的专注力比较强,学习成绩也会相对较好。 Vc*"Q8aZ~  
&-zW1wf  
H=v=)cUe[  
第二种:橡皮表面偶有搓痕,有少量笔点。 ^e\H V4s  
这种情况就说明孩子偶尔会感觉到无聊,有开小差的情况,但并不频繁,表明专注力和在校表现,也还不错。 OD;F{Hc  
7X`]}z4g  
第三种:橡皮四分五裂,有咬撕痕迹。 r"xs?P&/$  
这种情况,代表孩子容易分心,总是会抓着橡皮忍不住蹂躏,精力无法集中起来,或者没办法把注意力集中在正确地方。 [Lal_}m?  
c%@< h6  
hYB3tT  
第四种:橡皮变成不规则图形,像是陈旧的老古董。 IB\O[R$x  
这种孩子,一般专注力很差,上课和写作业,都爱走神,看起来是在书桌前坐着,但是心思没在学习上,拿着橡皮大玩特玩。 S-%itrB*  
N/6! |F  
wlsq[x P  
这就是之前特别火的“橡皮定律”,大家可以根据上述的四类情况,来分析自己的孩子到底属于哪一种。 }^tW's8  
当然,我们都希望孩子在学习的时候,提高专注度,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但往往事与愿违,难道说,这都是孩子太过于调皮了嘛? <kOdd)X  
其实,事实可能跟你想得不太一样。 -"uOh,G}  
8$`$24Wx  
&5d~ODO  
02.孩子为什么总是不专心? n5>OZ3 E@  
1'4?}0Dok  
作为家长,我们很容易陷入自我认知思维当中,认为孩子无法保持高度专注,是因为调皮贪玩。 6%L#FSI  
其实,所谓的走神、磨蹭、爱拖延等等,可能真不是孩子故意的。 c.4WwzK  
那到底是为什么呢? [D_s`'tg  
其实,这一切都是孩子大脑的本能在作怪。 ^bk:g}o  
从进化的角度分析,在原始社会,我们的大脑需要警惕周围的风险,做出迅速评估,保障自身安全,所以很难做到完全集中在一件事情身上。 DrA\-G_7  
所以,大脑注定是很容易被新奇古怪的事情所吸引的。 (bp4ly^  
从客观因素分析,我们大人都很难做到百分百的注意力集中,更何况孩子呢? BHNEP |=  
高效能专家贝利,曾经给出过一个具体数字: ;fe~PPT  
47%的时间,大脑其实都在走神。 ^aR^M\38  
请大家注意,这个数据,说的是已经发育成熟的大脑。 t5RV-$  
SQs+4YJ  
,4--3 MU  
儿童心理学上,曾经提到:学龄前的孩子,学习模式是发现式的,他们会尽可能探索周围环境,研究周围事物。 qN\?cW'  
所以,他们很容易被周围的一切所影响、吸引。 %i5tf;x6i  
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负责注意力的前额叶皮层,25岁左右才能发育成熟。 [PX%p ;"D  
根据研究发现,孩子的专注时间,一般是生理年龄+1。 Aa4 DJ  
举个简单的例子,8岁的孩子,能够保持10分钟左右的注意力集中,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专注度了。 ~1:_w ni  
当然,虽然上述是非常客观的分析,但并不代表我们不用去培养和保护孩子的专注力。 CWY-}M  
因为根据跟踪调查发现,专注度越高的孩子,往往学习效率越高,成年后他的成就也会越高。 g$ h`.Fk,  
比如爱迪生、爱因斯坦等等,小时候都保持了高度的专注力。 7.FD16  
那么,针对孩子的情况,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呢? -]<<}@NF  
,xI FF-[0  
!q!5D`  
8@,8j!$8G  
Kw=][}d`D  
03.培养孩子专注力,父母少操心 7A"v:e  
$|m'~AmI  
当孩子具备良好的专注度的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们,能够在孩子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少操很多心。 2$TwD*[  
那么如何做,一起来聊聊。 P"f4`q  
1)保护孩子的专注力 ]8f$&gw&A  
专注力,孩子从小就有,但如何让专注力保持恒久,这就需要我们父母去保护。 *3\N j6  
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曾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儿童专注力实验。 -an~&C5\  
研究者邀请了40组1岁左右的孩子和家长,给宝宝戴上眼球追踪器,观察父母互动对孩子的影响。 "6q@}sz!  
实验分为2组,第一,父母积极参与孩子的游戏过程,第二,父母只在孩子需要时,才给出互动。 w:aV2  
结果,让人意料之外。 ke b.%cb=  
因为,父母积极参与的那组,孩子反而无法集中在游戏上,而没有父母参与的,孩子专注力却反而好。 7_ s7 );  
这个实验结果,推翻了之前我们家长总希望参与孩子一切的陈旧想法,这说明,孩子不受到过多干扰,专注度反而高。 F[KM0t!  
所以,在孩子玩游戏、玩玩具、做手工的时候,我们尽可能不要去影响孩子。 t$z 5m<8  
就像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所说的那样: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打扰孩子 .H 9 r_  
无声,就是对孩子的专注力,最好的保护。 bJoP@s  
[P*zm8b  
#Q` TH<  
&lnM 1W  
2)正确的休息 ~$d(@T&  
专注力不是要一直去训练,适当的休息和留白,也是必要的条件之一。 {H3B1*Dk  
因为高强度的训练和专注,很容易让孩子的大脑产生疲劳,那么如果再长时间去做一件事情,不但效率不高,而且会让孩子产生厌烦心理。 k&lfxb9pd  
心理学家丹尼尔曾说:你需要给大家一些时间来整合收到的信息,即便没有休息,大脑也会自动地通过做白日梦来达到休息。 kX%vTl7F  
这样有个好处,就是可以刷新和释放所有在注意力集中时,所链接起来的神经回路。 `z$=J"%? y  
所以,当孩子做一件事情足够久的时候,请记得让孩子休息一会儿。 ]FEDAGu  
bXi(]5  
O-&^;]ieJ  
3)长时间坚持去做一件事 3/V0w|ZgD  
美国托雷多大学,曾有一个实验,他们邀请了36个1—2岁的孩子,让他们分组来玩不同数量的玩具。 @Nn'G{8OG  
结果研究发现,拥有四个玩具的孩子,更换玩具次数更低,而且玩具被开发的方法和次数也更多。 >!MRk[@ V-  
这个研究告诉我们,大脑其实就是一部手机,比如专注力是内存,那么当我们同时运行多个软件和程序时,难免会遇到卡顿,工作效率也会大大降低。 t?wVh0gT  
所以,我们必须要帮助孩子养成一个习惯,在一段时间内,只去做一个事情。 =z zmz7op  
[attachment=882240] 7:e5l19 uI  
yb6gYN  
之前有个退休的大学教师,是我的邻居,她有一个小孙子,从小就在她身边长大。 RQYD#4|  
那时候,老太太就带着孙子,天天玩贴画,就简单地给孩子讲一下规则,剩下的时间就乐得清闲。 %l[]n;*$  
但是等到小孙子上幼儿园之后,却发现孩子有着惊人的专注力,而且学习成绩也好,也特别聪明,别的小朋友上课走神、哭闹,但这个小宝宝呢,一点也不会,所以幼儿园的老师都很喜欢他。 <f#pS[A  
其实,这都是因为孩子奶奶长时间让孩子坚持一件事情的结果。 c2Wp 8l  
这个大学退休老教授还在幼儿园里分享了孩子玩贴画的好处,不少家长后来都纷纷效仿。 wC?>,LOl  
比如说,玩贴画可以让孩子更具有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追求孩子对事物的内存和本质关联,能够最大程度上提高孩子的专注度。 tUi@'%>=5  
比如说,孩子最喜欢的《儿童专注力训练贴纸书》,这个书在小孩子看时,就不会死板地告诉孩子,苹果如何生长,如何开花。 {t!Pv 2y<  
而是让孩子自己去找出相应的贴画贴上去,先是种子,后是发芽,通过这个过程,趣味性大大增强,而且孩子能够长时间因为事物的吸引,保持专注度。 -% \LW1  
moRo>bvN~  
,!dVhG#  
TeRH@oI  
x %W%  
所以老教授也给大家推荐了《儿童专注力训练贴纸书》,大家可以先从这套书让孩子玩起,慢慢去锻炼孩子的专注度。 K_F"j!0  
书的内容也很丰富,知识性很强,里面含有3080张贴纸,在一段时间内,可以最大程度上把孩子的专注力培养出来,让孩子更优秀。 aGNb  Cm  
想要给孩子提高专注力,让孩子学习成绩更好,未来更优秀的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一套。​​​​ NA=m<n#  
 
回复标题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