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494
- 港币
- 307
- 威望
- 999
- 来自
- 人生阶段
- 职业
|
孩子上学后,作为家长,我们总会担心孩子在学校学习的时候,表现不好,注意力不集中,常常调皮捣蛋。 V&w2pp0 事实上,与其去担心,还不如从侧面去了解一下孩子的表现。 _p^"l2%D/ 之前有个热搜话题,大概意思是孩子在校表现好不好,上课专注不专注,从橡皮就能窥探一二。
27EK+$ 这个小方法,引起了广大家长的点赞,深得许多老母亲的心,到底是怎么看出来的,了解一下吧。 b,Oh8O;> P.}d@qD{) X_]rtG Y3Fj3NwS g w"
\pD
01.神奇的橡皮定律 .!x&d4;,q fbNzRXw 一块小小的橡皮,却能勾勒出孩子在校表现的轮廓,这不是大家臆想出来的,而是真实的一种反馈。 F!]Sr'UA 因为孩子天性贪玩,橡皮的材质可塑性比较强,也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创造力,所以橡皮往往有时候比孩子嘴里说出的话,可加具有参考性。 Ot2o=^Ng 接下来,就看一下,你家娃的橡皮是哪种吧。 } o%^
Mu B 第一种:橡皮形状规整,表面光滑。 Y !?'[t 这种孩子,一般不会开小差,橡皮就是学习当中的辅助工具,他们的专注力比较强,学习成绩也会相对较好。 r- <O'^C X H-_tvB TxX =(7V 第二种:橡皮表面偶有搓痕,有少量笔点。 Ks-$:~?5": 这种情况就说明孩子偶尔会感觉到无聊,有开小差的情况,但并不频繁,表明专注力和在校表现,也还不错。 D5TDg\E rZ~w_DK* 第三种:橡皮四分五裂,有咬撕痕迹。 yO q@w!xz 这种情况,代表孩子容易分心,总是会抓着橡皮忍不住蹂躏,精力无法集中起来,或者没办法把注意力集中在正确地方。 2yZr!Rb~* )h8}{* $-iEcxsi 第四种:橡皮变成不规则图形,像是陈旧的老古董。 "2l`XH 这种孩子,一般专注力很差,上课和写作业,都爱走神,看起来是在书桌前坐着,但是心思没在学习上,拿着橡皮大玩特玩。 !cwZ*eM 7uF|Z( p+;& Gg54 这就是之前特别火的“橡皮定律”,大家可以根据上述的四类情况,来分析自己的孩子到底属于哪一种。 ]mTBD<3\ 当然,我们都希望孩子在学习的时候,提高专注度,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但往往事与愿违,难道说,这都是孩子太过于调皮了嘛? 7l D-|yx 其实,事实可能跟你想得不太一样。 98>GHl'lM w G %W{T$ [d: u( 02.孩子为什么总是不专心? xG9Sk TmsIyDcD~ 作为家长,我们很容易陷入自我认知思维当中,认为孩子无法保持高度专注,是因为调皮贪玩。 i"WYcF| 其实,所谓的走神、磨蹭、爱拖延等等,可能真不是孩子故意的。 ;]u9o}[
2 那到底是为什么呢? k, HC"?K 其实,这一切都是孩子大脑的本能在作怪。 +(W1x
C0 从进化的角度分析,在原始社会,我们的大脑需要警惕周围的风险,做出迅速评估,保障自身安全,所以很难做到完全集中在一件事情身上。 {FNkPX 所以,大脑注定是很容易被新奇古怪的事情所吸引的。 *.DC(2:o! 从客观因素分析,我们大人都很难做到百分百的注意力集中,更何况孩子呢? ']r8q % 高效能专家贝利,曾经给出过一个具体数字: rmiOeS`: 47%的时间,大脑其实都在走神。 0NXH449I= 请大家注意,这个数据,说的是已经发育成熟的大脑。 u^1#9bAW8 V
~C$| +>e CkT(\6B- 儿童心理学上,曾经提到:学龄前的孩子,学习模式是发现式的,他们会尽可能探索周围环境,研究周围事物。 ieFl4hh[G 所以,他们很容易被周围的一切所影响、吸引。 5E&#Kh(I 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负责注意力的前额叶皮层,25岁左右才能发育成熟。 ]:P7}Kpb 根据研究发现,孩子的专注时间,一般是生理年龄+1。 .T|
}rB<c 举个简单的例子,8岁的孩子,能够保持10分钟左右的注意力集中,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专注度了。 _)M,p@!?=h 当然,虽然上述是非常客观的分析,但并不代表我们不用去培养和保护孩子的专注力。 (N7uaZ?Z 因为根据跟踪调查发现,专注度越高的孩子,往往学习效率越高,成年后他的成就也会越高。 =dmr,WE 比如爱迪生、爱因斯坦等等,小时候都保持了高度的专注力。 |eqBCZn 那么,针对孩子的情况,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呢? qCV<-o x HRSzYn$ ^[M{s(b 9}(w*>_L '<R>cN" 03.培养孩子专注力,父母少操心 E>!=~ 7. \$ytmtf5 当孩子具备良好的专注度的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们,能够在孩子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少操很多心。 5*AXL.2ih 那么如何做,一起来聊聊。 e-nA>v 1)保护孩子的专注力 eTiTS*`u 专注力,孩子从小就有,但如何让专注力保持恒久,这就需要我们父母去保护。 5(3O/C{?~ 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曾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儿童专注力实验。 54gr'qvr 研究者邀请了40组1岁左右的孩子和家长,给宝宝戴上眼球追踪器,观察父母互动对孩子的影响。 qt@L&v}~j 实验分为2组,第一,父母积极参与孩子的游戏过程,第二,父母只在孩子需要时,才给出互动。 fw%`[(hK 结果,让人意料之外。 K3T.l#d'L 因为,父母积极参与的那组,孩子反而无法集中在游戏上,而没有父母参与的,孩子专注力却反而好。 Fx9-A8oIR 这个实验结果,推翻了之前我们家长总希望参与孩子一切的陈旧想法,这说明,孩子不受到过多干扰,专注度反而高。 E
TT46%Y 所以,在孩子玩游戏、玩玩具、做手工的时候,我们尽可能不要去影响孩子。 8xAV[i 就像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所说的那样: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打扰孩子。 O>~,RI! 无声,就是对孩子的专注力,最好的保护。 UB/> Ro /yOx=V .%zcm Qp>leEs]+6 2)正确的休息 3Q=^&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