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499
- 港币
- 307
- 威望
- 999
- 来自
- 人生阶段
- 职业
|
孩子上学后,作为家长,我们总会担心孩子在学校学习的时候,表现不好,注意力不集中,常常调皮捣蛋。 }Mb'tGW 事实上,与其去担心,还不如从侧面去了解一下孩子的表现。 Tk#&Ux{ZJ 之前有个热搜话题,大概意思是孩子在校表现好不好,上课专注不专注,从橡皮就能窥探一二。 Ye=7Y57Nr 这个小方法,引起了广大家长的点赞,深得许多老母亲的心,到底是怎么看出来的,了解一下吧。 2wuW5H8w{ NK#"qK""k
jQ\
MB @8M2'R\ 8.Own=G? 01.神奇的橡皮定律 .McoW7|Y zR JKIm 一块小小的橡皮,却能勾勒出孩子在校表现的轮廓,这不是大家臆想出来的,而是真实的一种反馈。 zc,9Qfn 因为孩子天性贪玩,橡皮的材质可塑性比较强,也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创造力,所以橡皮往往有时候比孩子嘴里说出的话,可加具有参考性。 hIO4%RQj_ 接下来,就看一下,你家娃的橡皮是哪种吧。 xc]C#q 第一种:橡皮形状规整,表面光滑。 *6x^w%=A 这种孩子,一般不会开小差,橡皮就是学习当中的辅助工具,他们的专注力比较强,学习成绩也会相对较好。 #&2N,M!Q C(|T/rQ- )|^<woli, 第二种:橡皮表面偶有搓痕,有少量笔点。 ^Lv^W 这种情况就说明孩子偶尔会感觉到无聊,有开小差的情况,但并不频繁,表明专注力和在校表现,也还不错。 komxot[[
`E0.P V 第三种:橡皮四分五裂,有咬撕痕迹。 b} U&bFl 这种情况,代表孩子容易分心,总是会抓着橡皮忍不住蹂躏,精力无法集中起来,或者没办法把注意力集中在正确地方。 D)~nAkVq 8.%a"sxr )Q 第四种:橡皮变成不规则图形,像是陈旧的老古董。 "1`i]Y\' 这种孩子,一般专注力很差,上课和写作业,都爱走神,看起来是在书桌前坐着,但是心思没在学习上,拿着橡皮大玩特玩。 >
%cWTC soVZz3F ]S2[eS
这就是之前特别火的“橡皮定律”,大家可以根据上述的四类情况,来分析自己的孩子到底属于哪一种。 $?A Uk 当然,我们都希望孩子在学习的时候,提高专注度,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但往往事与愿违,难道说,这都是孩子太过于调皮了嘛? eGypXf% 其实,事实可能跟你想得不太一样。 DdS3<3]A >RqT7n8h O<d?'{ 02.孩子为什么总是不专心? 2hA66ar{$ ZNC?Ntw 作为家长,我们很容易陷入自我认知思维当中,认为孩子无法保持高度专注,是因为调皮贪玩。 fJ"~XTN}T 其实,所谓的走神、磨蹭、爱拖延等等,可能真不是孩子故意的。 CT:eV7<>s 那到底是为什么呢? NF\^'W@N 其实,这一切都是孩子大脑的本能在作怪。 QGz3id6 从进化的角度分析,在原始社会,我们的大脑需要警惕周围的风险,做出迅速评估,保障自身安全,所以很难做到完全集中在一件事情身上。 E~@HC 5.M 所以,大脑注定是很容易被新奇古怪的事情所吸引的。 wZ3vF)2s 从客观因素分析,我们大人都很难做到百分百的注意力集中,更何况孩子呢? #z^1)7 高效能专家贝利,曾经给出过一个具体数字: J!fc)h 47%的时间,大脑其实都在走神。 JX@6Sg< 请大家注意,这个数据,说的是已经发育成熟的大脑。 19-yM`O }L7F
g%, {6y.%ysU 儿童心理学上,曾经提到:学龄前的孩子,学习模式是发现式的,他们会尽可能探索周围环境,研究周围事物。 *DI:MBJY 所以,他们很容易被周围的一切所影响、吸引。 yJ`1},^ 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负责注意力的前额叶皮层,25岁左右才能发育成熟。 p$o&dQ=n[ 根据研究发现,孩子的专注时间,一般是生理年龄+1。 RdVis|7o 举个简单的例子,8岁的孩子,能够保持10分钟左右的注意力集中,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专注度了。 =|V]8 tN 当然,虽然上述是非常客观的分析,但并不代表我们不用去培养和保护孩子的专注力。 dj&m 因为根据跟踪调查发现,专注度越高的孩子,往往学习效率越高,成年后他的成就也会越高。 <QW1fE 比如爱迪生、爱因斯坦等等,小时候都保持了高度的专注力。 E29gnYxu8 那么,针对孩子的情况,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呢? a~eLkWnh<k [#rdfN'?U
f,
j(uP b=
ec?n #7 ,bwopRcA 03.培养孩子专注力,父母少操心 GH+FZ (F "`gZy)E 当孩子具备良好的专注度的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们,能够在孩子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少操很多心。 NG W{Z~l 那么如何做,一起来聊聊。 )%@WoBRj 1)保护孩子的专注力 f`]E]5? 专注力,孩子从小就有,但如何让专注力保持恒久,这就需要我们父母去保护。 W;g+R- 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曾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儿童专注力实验。 yY-t4WeXP 研究者邀请了40组1岁左右的孩子和家长,给宝宝戴上眼球追踪器,观察父母互动对孩子的影响。 dVtLYx 实验分为2组,第一,父母积极参与孩子的游戏过程,第二,父母只在孩子需要时,才给出互动。 @NwM+^ 结果,让人意料之外。 Cv(N5mA2 因为,父母积极参与的那组,孩子反而无法集中在游戏上,而没有父母参与的,孩子专注力却反而好。 2l/5i]Tq 这个实验结果,推翻了之前我们家长总希望参与孩子一切的陈旧想法,这说明,孩子不受到过多干扰,专注度反而高。 jc~*#\N 所以,在孩子玩游戏、玩玩具、做手工的时候,我们尽可能不要去影响孩子。 Yl~?MOk 就像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所说的那样: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打扰孩子。 C\>Mt 无声,就是对孩子的专注力,最好的保护。 -[7,ph y~ 4nF VJtTbt;> {*Wwu
f. 2)正确的休息 d8
Nh0! 专注力不是要一直去训练,适当的休息和留白,也是必要的条件之一。 ,Yprk%JT 因为高强度的训练和专注,很容易让孩子的大脑产生疲劳,那么如果再长时间去做一件事情,不但效率不高,而且会让孩子产生厌烦心理。 +ET 心理学家丹尼尔曾说:你需要给大家一些时间来整合收到的信息,即便没有休息,大脑也会自动地通过做白日梦来达到休息。 otH[?c?BT 这样有个好处,就是可以刷新和释放所有在注意力集中时,所链接起来的神经回路。 Y*`A$
所以,当孩子做一件事情足够久的时候,请记得让孩子休息一会儿。 M*@aA
XM EC!Cv;' u{nWjqrM*5 3)长时间坚持去做一件事 rbZ6V : 美国托雷多大学,曾有一个实验,他们邀请了36个1—2岁的孩子,让他们分组来玩不同数量的玩具。 XoQk'7"f 结果研究发现,拥有四个玩具的孩子,更换玩具次数更低,而且玩具被开发的方法和次数也更多。 Q;,3W+( 这个研究告诉我们,大脑其实就是一部手机,比如专注力是内存,那么当我们同时运行多个软件和程序时,难免会遇到卡顿,工作效率也会大大降低。 Vh9s.=*P@ 所以,我们必须要帮助孩子养成一个习惯,在一段时间内,只去做一个事情。 P<JkRX [attachment=882240] /?-p^6U u.4vp]eU 之前有个退休的大学教师,是我的邻居,她有一个小孙子,从小就在她身边长大。 hRZS6" # 那时候,老太太就带着孙子,天天玩贴画,就简单地给孩子讲一下规则,剩下的时间就乐得清闲。 KY34 'Di 但是等到小孙子上幼儿园之后,却发现孩子有着惊人的专注力,而且学习成绩也好,也特别聪明,别的小朋友上课走神、哭闹,但这个小宝宝呢,一点也不会,所以幼儿园的老师都很喜欢他。
kt0{-\
p 其实,这都是因为孩子奶奶长时间让孩子坚持一件事情的结果。 nC{rs+P 这个大学退休老教授还在幼儿园里分享了孩子玩贴画的好处,不少家长后来都纷纷效仿。 Y{|~A 比如说,玩贴画可以让孩子更具有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追求孩子对事物的内存和本质关联,能够最大程度上提高孩子的专注度。 ~+iJpW 比如说,孩子最喜欢的《儿童专注力训练贴纸书》,这个书在小孩子看时,就不会死板地告诉孩子,苹果如何生长,如何开花。 [W;dguh 而是让孩子自己去找出相应的贴画贴上去,先是种子,后是发芽,通过这个过程,趣味性大大增强,而且孩子能够长时间因为事物的吸引,保持专注度。 =2)$|KC Jas|P}{=fT 0i(?LI_S IoHkcP[H >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