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921阅读
  • 0回复

[港城杂谈]我市这些学校“又双叒叕”获好评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信分享→
离线马六甲
 

发帖
3070
港币
2801
威望
8997
来自
人生阶段
单身
职业
企业员工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22-01-27
课程基地建设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我市各中小学校以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持五育并举,持续推进内涵项目建设,实现“课程、教师、项目、载体”协同发展。近期,苏州市教育局对我市2020年立项的省、市课程基地进行中期视导,我市共有7所学校被评为“示范”“优秀“等级。

一起来看看吧~
常阴沙学校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基地
常阴沙学校积极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路径,将劳动课程与国家课程有机融合,建构了贯通九年,贯穿社会、家庭与学校的课程体系,开设组培、水培、土培等农耕课程,将课堂建在菜园里、果园里,将大自然种在孩子心田里。学校以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育具有家国情怀、强健体魄、善学能力、勤朴品格、美学精神的阳光少年。

第一中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示范中心
2020年7月,张家港市第一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组被苏州市教育局评选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示范中心”,同年年底,学校成立“苏州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示范中心(基地)”(以下简称“中心”)。


“中心”以“成为一棵树 带出一片林”为目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建设为载体,专心致力于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通过开展常态化的学生交流、展示与体验活动以及教师的研讨、观摩和培训活动,积极探索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教学和教科研的方法和路径。“中心”注重加强团队研讨与合作,强化资源共享,彰显学术魅力,有效指导和有力推进学校及区域内外学校、不同层面的学科建设,力争在市内外发挥学科引领示范、辐射带动效用,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高质量发展。

世茂小学
“绿野寻踪”湿地文化特色课程
世茂小学是建造在省级暨阳湖湿地公园旁的小学校,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以“让每一个孩子自然生长”为课程理念,建设了“校内(自然成长营)+校外(省级湿地公园)”两大课程基地,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同时,学校基于国家教材,精选学习内容,梳理并编写《“学科+湿地”融合目录》和《湿地里的科学课》校本学材,囊括全学科共计200个课例。各课程教师有效指导学生使用“研学单”,创新开展“单学科”“综合性”“多学科融合”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然场域开展沉浸式的体验学习活动。




白鹿小学
童创课程  同向未来
白鹿小学建校以来,以培育“创造未来的儿童”为主旨持续推进学校课程与校园文化建设,由“童玩”走向“慧玩”再到“童创”,实施课程构建,引领学校朝向未来持续健康发展。


学校创设适合学生创新的体验空间,努力建设“五园”物型课程,引领儿童在课程学习中拓宽视野的广度、迈向思维的深度、提升素养的高度;创生促进全面提升的课程体系,优化国家课程实施,开发物型课程,开展知行合一项目研修,以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结合为切入口,形成培养合力。经过持续实践,童创课程建构日益清晰,形成了国家课程+物型课程+活动课程的实践课程体系,丰富了课程内涵,提高了实效性。


暨阳湖实验学校
人工智能课程基地
暨阳湖实验学校在“人工智能重点布局”的战略路线上稳步徐行,立足“AI课程中心”和“AI少年学院”两大核心阵地,开发了“AI智能控制、超变战场、优创未来”等20多个创新课程,同时邀请中科院教授等专家开展人工智能专题讲座,科创融教,助力学校“后浪”培育。近年来,在苏州市及以上各类科技竞赛中,获团体奖项10多个,个人奖项500多人次,在2020世界机器人大赛中获3个国家级一等奖。未来已来,唯变不变,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必将与“人工智能建设”同轨同向,共促共赢!





南丰小学
“全美”艺术特色文化课程
南丰小学遵循“讲礼•善学”校训,传承“乡村美育”理念,提出“全美教育”办学主张,努力培养具有上善之德、风云之志、自主之能、向美之力的时代新人。“全美”艺术特色文化课程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艺术熏陶,注重全员学习的全方位、提升的全过程,注重资源的全开发,伙伴间的同生共长,以实现欣赏美、创造美、言行美、品质美、志向美、价值美等美的生长,引领儿童享受高雅艺术生活浸润,追求美好志向,夯实美丽人生。

“全美”艺术特色文化课程从儿童审美需求出发,创生“优雅”的“全美”艺术课程物型场域,找寻自然生长根脉;有效融合基础型课程与拓展型课程优势,创建“立体”的“全美”艺术课程体系,满足儿童发展的多样性、丰富性和独特性,着意“全课程全生命”;借助现代信息化手段,创办“共建”的“全美”艺术课程互动平台,整合优质课程资源,促进儿童自主发展;启动“三名”教育工程,挂钩名校、结对名师、聘请名家,创举“共学”的“全美”艺术教师发展路径,实现伙伴同生共长。


万红小学
“听·见中华”民族音乐特色课程建设
万红小学“听·见中华”民族音乐特色课程,以“听中华音·见中华美·育中华情”为核心理念,以民族音乐教育为切入点,挖掘体现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育元素,整合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以“听”与“见”为主要体验方式,依托“阅读浸润、艺术熏陶、项目体验”等校本特色教育活动,构建适合儿童的美育特色课程,培养具有民族情怀、文化自信和审美情趣的人,形成“一校一品”的美育风景


来源:张家港教育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回复标题限100 字节 提到某人:
选择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