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tg `zM/4 我们都知道,新高考推行之后,第三批实行新高考改革的省市采用的是“3+1+2”的选科模式。据统计,该模式下共有12种选科组合方式,那么学生们应如何选科?怎样选择才对自己最有利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K,H xe;- +D M,+{} 什么是“3+1+2”模式?
YG6Y5j[-X~
*):s**BJ$ Kj#h9e 较之刚过去不久的2020高考,2021高考又有一些新省份将实行新高考。河北、辽宁、
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共8省市正式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
高中一年级学生(也就是2021届考生)开始实施。
mJME1#j$/| 5$/Me=g< “3”是语文、数学、外语,由全国统考;“1+2”为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其中“1”为物理、历史科目2选1,“2”是在思想政 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选择2科。
)wk9(|[o %Wt F\p 为增加考生和院校双向选择机会,考生志愿将采取“专业(类)+学校”的组合方式。
H=*2A!O[_ nC#SnyUO {"\pMY'7 影响等级赋分原则
^[1Xl7)` BJnysQ “思想政 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每科原始成绩为100分,转换后赋分成绩满分依然为100分,赋分起点为30分。”
t[\6/`YH be>KG ZU0 转换时将各科目考生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共5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35%、35%、13%和2%。
A2I\T,Z Y$FhV~m 各科目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时,将A至E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按照事先确定的比例,依照转换公式,分别转换到100~86、85~71、70~56、55~41、40~30五个分数区间,得到考生的赋分成绩。转换基数为实际参加该科目选择考的人数。
L^L.;1 *N%)+-
具体等级比例和赋分区间为:
tCQf `
/B5rWJ2AS +l>X Z 学生选科时存在的盲目行为
1N +ju"2R fP{IW`t}] 01.跟风式胡乱选择
._`?ZJ $2$jV1s 这种情况是最多的,为什么很多学生扎堆选择理化生,尤其是物理,一方面选物理确实重要,因为这样大学专业几乎没有限制,但是如果物理成绩很不好呢?也还得选吗?
6bBNC2K$- L%/atl! 实际情况就是有些物理成绩不好的学生也跟风选了,好像不学物理让人感觉不够聪明,属于智商低行列似的。强求的后果就是任人宰割。
7h\U}! CjLiLB
02.靠感觉感性选择
6' 9zpe@` ^aY,Wq 也有不少学生完全跟着感觉走,自己感觉哪门学科学的还可以,成绩还不错就选了,其实人家这一门成绩好的更多,大部分都比你强。
?r^>Vk} \|$GB U 也有的同学自己比较自己的各科情况,认为其中某几科成绩相对其它科较好,于是就选了,而不是和别人比较。
- 4B&